以上為八種陽勁之大概。下面再簡要介紹八種陰勁:
1、沾粘勁,沾其肢體,合其重心,前后左右進退相隨。彼退我進謂之沾,沾要使彼走不脫。彼進我隨謂之粘,粘要使彼勁無著點。聽拿要精準,步法身式要活便。此為彼此功夫相當,用于彼此洽合之時。孫式太極拳的粘勁,用劉鴻池師兄的話說就是:“疙里疙瘩,全身不得勁。”用史建華師兄話說就是:“讓人全身別扭,冒汗。”粘中有滲勁,使彼合不上勁。
2、引化勁,意在彼先,接引彼之來勁,順其意,將其引向彼之虛根。此為我得先機故能轉關導虛。
3、吞入勁,彼近身逼入我重心,我引化已無機會,于是將彼勁吞入我實足之涌泉處,同時我之形軸長起,蓋住對方之意軸。>>>孫式太極拳 論開合與活步相關特點
4、旋渦勁,彼來得急,撲向我身,待其將及我身,往其虛根處或牽或領或采,同時閃賺。全仗自身重心變化隱蔽、靈活。
5、串敷勁,彼此互進相接,在彼落步之瞬,我突變節拍,偷步搶入,使彼重心一時來不及變,即刻罩住彼重心,控制其變。
6、捆身勁,捆就是誘彼制彼。捆是直接作用彼梢節,借彼四肢的化解逐漸捆住彼之開合。孫劍云老師說:“制其中節甚至梢節,而使其兩肩不得內開是為捆之意。”筆者曾見孫劍云老師與某推手,某越化越緊,后自己把自己捆住了,孫劍云老師不發他,他已站立不穩,全身僵扭。又據劍云老師講,有人專練輕柔的功夫,身體柔軟又靈活,用捆來對付,常能勝于無嗅無兆。我友白普山先生也知此勁之意。
7、托提勁,我手在彼手之上為提,我手在彼手之下為托,此勁決非硬提硬托,而是先引彼勁上浮,我則氣往下松沉,借彼上浮之意將彼提、托。彼此之間如滑輪一般。運用時,常常是先往下或插或采或捋或按,借彼上起之意,或提、或托。
8、纏拿勁,纏其肩、拿其肘、逼其胯、管其膝,攝定其重心,乃制其一部使彼全身被控。
以上各種拳勁,所言過程,實乃機理,用時都是一觸即出。入門需要由老師喂領,逐勁講解,反復體味,才便于掌握。>>>練習太極拳你該知道這些
太極拳勁悟練心得:
一、對勁的認識
勁是習拳者按照拳理拳法進行刻苦修煉而形成的一種力,內家拳修煉者稱此種力為“勁”。勁不同于力,力是不經修煉人身固有的本能,力的特點是僵硬、笨拙。
勁按形成因素劃分,可分為三類。外勁:經過太極拳“形”的修煉后,通過肢體外形運動而產生的力,是通過皮肉筋骨的伸縮而產生的。內勁:通過形體放松、意念導弓l、內氣流動、潛能開發而產生的能量,可超乎尋常。混元勁(太極勁):內勁與外勁相合而形成的勁叫混元勁,太極人稱其為太極勁。內勁只有以通過外形招勢才能通出而發揮威力,外形招勢也只有以內勁相助,才不是空招空架,才能顯示外勁的剛猛。
太極勁是巧勁,是靈勁。其特點有五:一是剛柔相濟。太極勁輕運柔似行云流水,爆發剛似雷霆萬鉤。二是快慢齊備。太極勁能“急來急應,慢來緩隨”,快時如閃電,慢時如抽絲。三是輕沉雙全。太極勁既輕靈神妙,又沉墜穩重,有輕似鴻毛漂浮之態,靈像天平秤物之敏,沉如泰山壓項之勢。四是虛實相伴。太極勁虛實分明,并且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虛虛實實,變化莫測。
五是合整渾圓。通過外三合、內三合的修煉,形成周身一家、內外六臺的整體勁,既能專注一方,又能支撐八面,周身合整,上下相隨,圓活機動,綿綿不斷,正如拳經所言“無斷續、無凹凸、無缺陷”,既可輕靈地走化四方來力,又可自如地進行八方出擊。修煉愈深,其勁愈精,漸至“階及神明”,終達“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蠅蟲不能落,一羽不能加”,“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出神入化的高深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