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個行為上表現怪異的一種慢性病,由于患者喪失意志,所以行為不受自己的控制。在今天的山東衛視養生節目中,我們就請到了北京軍頤中醫醫院癲癇病治療中心主任醫師楊紅宣來和我們聊一聊有關小兒癲癇的話題!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小兒癲癇
一提到癲癇,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眼睛上翻,口吐白沫,四肢抽動”。實際上這只是癲癇發作中給人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種表現,而癲癇發作的表現多種多樣。為了便于交流,以及進行恰當的治療,1981年國際抗癲癇聯盟提出了癲癇的發作分類,之后上述分類經過了不斷完善,在此作簡單介紹。
首先根據發作開始時意識是否喪失、運動癥狀是否是雙側對稱性的、腦電圖是否是雙側半球的放電,分為全面性發作與局灶性發作。有意識喪失、雙側對稱性發作、以及雙側半球同時放電,則為全面性發作,否則為局灶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又根據具體表現作了以下分類:
①強直-陣攣性發作:以意識喪失和全身抽搐為特征,表現全身骨骼肌持續性收縮,四肢強烈伸直,眼球上翻,呼吸暫停,喉部痙攣,牙關緊閉,意識喪失,持續數秒至數十秒后出現細微的震顫,即而轉為陣攣期,出現肢體節律性抽動,抽動的頻率由快至慢,然后停止。抽搐發作時可有心率增快,血壓升高,瞳孔擴大,大小便失禁等。發作后常有頭痛、嗜睡、疲乏等表現。
②強直發作:以肌肉強有力收縮為特征,表現同強直-陣攣發作的前一部分,即患兒未進入陣攣期發作即終止。
③陣攣發作:以肢體節律性抽動為特征,表現與強直-陣攣發作的后一部分相同,即患兒未出現強直發作期,直接進入陣攣發作期,然后發作終止。
④失神發作:以短暫的意識喪失為特征,表現為正在進行到活動突然中止,語言中斷,兩眼茫然,表情呆滯,一般不摔倒。偶爾出現兩眼上翻、眼瞼眨動、吞咽與咀嚼動作、或因肌肉張力喪失而摔倒等。由于發作時間短,常在很長時間內被家長所忽略。
⑤肌陣攣發作:肌肉突然短暫收縮引起快速肢體運動。表現為快速點頭、突然跌倒、上下肢或軀干的快速抽動,持續時間短暫,一般不超過200毫秒,似“電擊”樣收縮,程度可輕可重,輕的患兒只是抖了一下或晃了一下,家長不易察覺。
⑥痙攣發作:以痙攣性肢體收縮為特征。表現為短暫的點頭伴四肢屈曲樣收縮(點頭擁抱),也可為四肢伸展頭后仰,或上肢屈曲下肢伸展,持續1~2秒,痙攣發作常常成串出現,患兒常伴哭鬧。痙攣發作見于嬰兒痙攣癥、大田原等癲癇綜合征。
⑦失張力發作:以全身肌肉張力突然減低或喪失為特征,表現為突然跌倒,患兒可馬上站起,輕者可以僅“腿打軟”,不跌倒。上述為主要發作形式,除此之外尚有負性肌陣攣、肌陣攣-失張力、肌陣攣性失神發作等。
癲癇的治療方法
癲癇作為一種慢性病,預防其發作常用的手段是長期應用抗癲癇藥物治療。藥物治療原則是
①早期用藥:出現兩次及兩次以上發作,或首次發作超過30分鐘時應該開始抗癲癇藥物治療。對于發作間歇期較長的良性癲癇(1年以上甚至更長),可以暫緩藥物治療。
②根據癲癇及癲癇綜合征分類選藥:部分性發作的單藥治療可選用卡馬西平、丙戊酸、拉莫三嗪、妥吡脂、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左尼沙胺等;全面性發作的單藥治療可選用丙戊酸、拉莫三嗪、妥吡脂、左乙拉西坦等;發作分類不確定的癲癇可選用丙戊酸、拉莫三嗪、妥吡脂、左乙拉西坦等;部分性癲癇單藥治療無效需添加其它藥物治療時,可選用所有新型抗癲癇藥。
③首選單一用藥:強調單藥治療,當首選的一種一線藥物已達大可耐受劑量仍然不能控制發作,可換另一種一線或二線藥物治療,如果兩次單藥治療無效,再選第三種單藥治療獲益的可能性很小,預示屬于難治性癲癇的可能性較大,可以考慮合理的多藥治療。應選擇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避免有相同的不良反應、復雜的相互作用和肝酶誘導的藥物合用。
④用藥劑量個體化:不同個體對藥物代謝的速度不同,需要監測血藥濃度,一般測定清晨空腹服藥前的藥物濃度(谷濃度),根據濃度調整藥物劑量,進行個體化用藥。
⑤根據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特點用藥:根據藥物代謝的半衰期,決定每日用藥的次數。
⑥療程:抗癲癇藥需堅持服用,直至未次發作后2~5年,開始緩慢減量至停藥。經過上述科學的藥物治療,60%~80%的患兒癲癇發作可以得到完全控制。
除以上提到的抗癲癇藥物,在某些特定的癲癇與癲癇綜合征,還會應用激素治療,如在嬰兒痙攣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是為重要的治療手段之一。在伴中央-顳區棘波灶的兒童良性癲癇、獲得性癲癇失語綜合征等常常應用甲基強的松龍治療。
在癇藥物治療過程中,家長要有耐心,堅持規律服藥,定期隨診。需觀察治療反應,測定藥物濃度,監測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藥物過敏;對血液系統的影響,如白細胞、血小板下降,貧血等;對肝、腎功能的影響。其它少見的副作用常與特定藥物有關。藥物副作用并非每個患兒一定會發生,即便發生了經過處理多數可以恢復。很多家長擔心用藥后孩子會“變傻”,而實際上新型的抗癲癇藥物大多對認知無影響,相反,由于癲癇的有效控制,患兒的認知常常得到改善。
其它治療
藥物治療不滿意者,還可采用生酮飲食治療、外科手術治療、迷走神經刺激治療等手段。
本期嘉賓介紹
楊紅宣
北京軍頤中醫醫院癲癇病治療中心主任醫師,中國抗癲癇協會理事,對神經內科特別是癲癇病的臨床辯證論治具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臨床經驗。 先后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地學術科研機構從事癲癇病分型治療研究,多次參與國際癲癇病學術交流會議。發表相關學術論文數篇。在癲癇治療方面有獨特見解。
1990年楊主任獲醫學博士,1994年7月參加工作,一直從事癲癇疾病的治療與研究,并多次到國外進行參觀,學習。與海外醫學專家交流,探討癲癇的診斷與治療。2000年赴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參觀學習;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接受亞太抗癲癇聯盟資助赴日本靜岡國立癲癇中心進修;2004年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學習癲癇的術前評估和手術治療;2006年任第四軍醫大學教授,第四軍醫院主任醫師;2008年任河南醫犇犇科學院研究院教授;現任北京軍頤中醫醫院癲癇病治療中心主任醫師。從醫期間,楊主任還培養了52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生,招收5名臨床研究生,其中3名博士生,2名碩士生。為培育治療癲癇的人才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癲癇久治不愈,反復發作,是癲癇病一直未攻克的難題,楊紅宣主任利用中醫的精髓,總結出,治療癲癇從發病根源激活神經肽再生入手,帶領多位癲癇專家研究出“863立體定向治療體系”從根本上治療癲癇,徹底杜絕癲癇的復發,解除了癲癇對患者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