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法,即中醫診察收集病情資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聞、問、切“四診”。>>>中醫脈診 三根手指辨健康
“望診”是醫生運用視覺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頭面、五官、四肢、二陰、皮膚以及排出物等,以發現異常表現,了解病情的診察方法。“聞診”是醫生運用聽覺診察病人的語言、呼吸、咳嗽、嘔吐、噯氣、腸鳴等聲音,以及運用嗅覺嗅病人發出的異常氣味、排出物的氣味,以了解病情的診察方法。“問診”是詢問病人有關疾病的情況,病人的自覺癥狀,既往病史、生活習慣等,從而了解患者的各種病態感覺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診療等情況的診察方法。“切診”是醫生用手觸按病人的動脈脈搏和觸按病人的肌膚、手足、胸腹、腧穴等部位,測知脈象變化及有關異常征象,從而了解病變情況的診察方法。
通過四診所收集到的病情資料,主要包括癥狀、體征和病史。“癥狀”是指病人主觀感到的痛苦或不適,如頭痛、耳鳴、胸悶、腹脹等;“體征”是指客觀能檢測出來的異常征象,如面色白、喉中哮鳴、大便腥臭、舌苔黃、脈浮數等。而癥狀和體征又可統稱癥狀,或簡稱“癥”,古代還有將其稱為病狀、病形、病候者。>>>專家教你如何正確應用脈診
癥狀雖然只是疾病所反映的現象,但它是判斷病種、辨別證候的主要依據,因而在中醫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診病
診病,亦稱辨病,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綜合分析四診資料,對疾病的病種作出判斷,得出病名診斷的思維過程。
對于臨床上的各種具體疾病,進行分析判斷而作出的診斷,是為病名。因而病名是各種具體疾病的代名詞。如瘧疾、痢疾、肺癰、癇病、消渴、滑胎、痛經、麻疹、夏季熱、紅絲疔、乳癖、膿皰瘡、牛皮癬、內痔、股骨骨折、白喉、圓翳內障等,都是病名。病名是對該疾病全過程的特點與規律所作的概括與抽象。
對疾病作出病名診斷,是臨床各科應討論的主要內容。在學習中醫診斷學時,還不可能對疾病的病種進行辨別,難以作出病名診斷。因此,中醫診斷學只是對疾病怎樣進行診斷的基本方法,以及疾病的命名、分類等作初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