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常見的一種臨床疾病,現在的很多上班族也是頸椎病的易患人群。在今天的江蘇衛視萬家燈火節目中,我們請到了南京鐵路中心醫院骨科醫生吳石華醫師來為我們講解頸椎病的相關情況!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吳石華
男,湖北黃岡人,1950年3月25日出生于江蘇南京,南京鐵路中心醫院骨科醫生,中華中醫學會南京分會理事兼任南京醫學氣功科學研究會主任委員,江蘇省氣功科學研究會理事,高級氣功教師。
退休后在南京南汽賓館內開設了明星骨傷康復診所。正骨專家,世代為醫。南京中醫協會第七、八屆理事兼氣功科學研究會主任委員。
奧運會和第6、7、8、9、10、11屆全國運動會集訓特邀隊醫,為揚陽、趙劍華、葛菲、顧俊、張軍、蔡赟、陳金、林莉、王曉紅、羅雪娟、肖愛華等世界冠軍實施康復,多年來給中央有關領導做頸椎治療及保健。
吳石華老師主治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肌勞損、骨折脫臼、供血不足、偏頭痛等,特別是長期對頸椎病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曾應邀赴印尼、日本等國講學。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頸椎病
頸椎病的基本病理變化之一是椎間盤的退行性變。頸椎間盤運動范圍較大,容易受到過多的細微創傷和勞損。其主要病理改變是:早期為頸椎間盤的脫水,髓核的含水量減少和纖維環的纖維腫脹,繼而發生變性,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后,耐壓性能及耐牽拉性能減低。可以發生局限性或廣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突重疊、錯位,以及椎間孔的縱徑變小。
椎間盤退變常會引起繼發性的椎間不穩定,椎體間的活動度加大和使椎體有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后方小關節、鉤椎關節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項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改變。而在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及韌帶組織之間形成的間隙,由于有組織液積聚,再加上微細損傷所形起的出血,使這種血性液體發生機化然后鈣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贅。
椎體前后韌帶的松弛,又使頸椎不穩定,更增加了受創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大。骨贅連同膨出的纖維環,后縱韌帶和由于創傷反應所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疤痕組織,在相當于椎間盤部位形成一個突向椎管內的混合物,對頸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鉤椎關節的骨贅可從前向后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及椎動脈。
椎體前緣的骨贅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但文獻上也有這種前骨贅影響吞咽或造成嘶啞的報告。脊髓及神經根受壓后,開始時僅為功能上的改變,如不及時減輕壓力,逐漸會產生不可逆的變化。因此如果非手術治療無效,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的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癥狀較輕,在以后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癥狀較重者。常以一個類型為主合并有其它幾個類型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主要癥狀是: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3、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4、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臥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癥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癥狀。
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癥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