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二手煙的原因不只是因為煙味難聞,更重要的是因為吸煙容易導致肺癌。其實生活中有諸多導致肺癌的原因,今天我們就要和您聊一聊,這些原因都有哪些,同時請陶凱教授傳授我們一些治療肺癌的方法!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本期嘉賓介紹
陶凱
男,主任醫師、教授,肺病科主任,大學本科學歷,從事中醫藥工作42年,山東中醫藥大學內科教研室教授。七十年代初在山東省中醫院藥劑科從事中藥配方工作八年,不僅掌握了中草藥材識別,還掌握了省中醫院1958年建院以來臨床常用協定處方及自制劑處方。八十年代后在急癥室工作多年掌握了常見內科急癥中西醫處理方法。期間曾跟隨王永炎院士、陸永昌老先生參加治療腦血管疾病全國協作臨床研究,掌握了中醫藥臨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自一九八八年在呼吸內科臨床工作至今。
在臨床上采用中藥、中西醫結合的方法對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結核、肺心病、遷延性肺炎、肺癌、肺結節病、氣胸、肺囊腫、支氣管擴張及其他呼吸系統疑難雜癥等疾病的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多次接受省、市電視臺、電臺采訪,山東僑報、齊魯晚報、山東中醫藥學報多次報道。多次去北京、南京、及經常去省內、市內醫院會診,解決臨床疑難問題。在省內乃至全國有較高知名度。
在四十余年中醫藥臨床實踐中摸索了一套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有效的方案,以中醫“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為指導,博采眾方,繼承祖國醫學精華,同時不斷學習現代醫學新進展新概念新方法,努力使祖國醫學在科學飛速發展的今天展示其博大精深的本來面目,發揮其臨床醫學重要作用。2004年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863國家重點科研課題(肺癆片的研制)。用中醫藥治療8000余例肺間質疾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療效,居國內領先水平。
研制新藥“肺通”,2002年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由北京西苑醫院牽頭,天津中醫二附院、河北省立醫院、山東齊魯醫院、濟南市中心醫院進行臨床研究,為我國治療肺纖維化的第一個進行臨床研究的中藥新藥。認為中醫藥治療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延長其生存期,對支氣管哮喘進行中藥階梯性治療配合吸入激素制劑使激素依賴型患者停用激素。對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患者進行緩解期的中藥治療使其肺功能得到顯著改善,提高了生活質量,得到全國同行認可。每年收治來自大量全國各地患者及國外患者。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山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肺癌的原因
目前絕大多數引起肺癌的原因至已經基本查明明確,已知的可以增加患病風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吸煙
吸煙是引發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高危險因素,而這兩類疾病通常會有很高的死亡率。吸煙損傷肺細胞,引發細胞異常生長。目前證實大約87%的肺癌病例都與吸煙有關。患病風險主要是由吸煙的累計數量決定的,這又包括每天吸煙的平均數量然后乘以吸煙的年限。對于開始吸煙的年齡也非常重要,主要是決定了吸煙的年限。香煙內焦油和尼古丁的含量較高,特別是那些不帶過濾器的香煙,香煙的吸入深度同樣也是引起肺癌的高危因素。而對于戒煙的人來說,隨著戒煙的年限的增長,肺癌的患病風險也在隨之下降。目前普遍認為,吸煙的男性較女性患肺癌的風險更大,這需要進一步的考證。據統計,目前全球有13億煙民,每年有500萬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疾病.中國衛生部日前發布的《2007年中國控制吸煙報告》指出,中國現有約3億吸煙者,卻有5.4億人正遭受被動吸煙,其中15歲以下兒童有1.8億,每年死于被動吸煙的人數超過10萬。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從1989年起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肺癌的發病率,吸煙者為不吸煙者的10.8倍;肺癌的年死亡率,不吸煙者為12.8/10萬;每日吸煙10支以下者為95.2/10萬;每日吸煙20支以上者為235.4/10萬,比不吸煙者高18.4倍。
大氣污染
目前肺癌的發病率日益增高,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全球工業化的發展,大氣污染日益嚴重,空氣質量下降,如煤和石油等工業燃料釋放出3,4-苯丙芘等可致癌的有害氣體,大量汽車尾氣等。工業發達國家肺癌的發病率高,城市比農村高,廠礦區比居住區高。氡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多存在于礦石中,現在也由于裝修而進入家庭中對家庭造成污染。
職業因素
建筑業、石棉礦開采、絕緣材料加工、汽車剎車維修等職業接觸石棉物質,如果吸入石棉纖維,這些纖維會刺激損傷肺組織。石棉是一種常用在建筑隔熱的材料,許多研究顯示石棉暴露明顯增加患肺癌的風險。此外,目前已公認的致癌性工業化學物質包括:長期接觸鈾、鐳等放射性物質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氫化合物、砷、鉻、 鎳、銅、錫、鐵、煤焦油、瀝青、石油。
肺部慢性疾病
肺部一些炎癥性病變及肺纖維瘢痕病變,刺激肺組織,引起癌變率升高,如肺結核、 矽肺、塵肺等,這些疾病經常與肺癌并存。
人體內在因素
家族遺傳及人體免疫機能降低、代謝活動、內分泌功能失調等也可能對肺癌的發病起一定的促進作用。
肺癌是不會傳染的。癌細胞生長繁殖需要人體內特異的環境,離開了這個環境,排出體外,會迅速死亡。科學研究中所使用的癌細胞系都是在各種特定的營養和條件中才培養成活的。
肺癌的治療方法
化學治療
近二十多年來腫瘤化療發展迅速、應用廣泛。化療對小細胞肺癌的療效無論早期或晚期較肯定,甚至有根治的少數報告;對非小細胞肺癌也有一定療效,但僅為姑息,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近年化療在肺癌中的作用已不再限于不能手術的晚期肺癌患者,而常作為全身治療列入肺癌的綜合治療方案。化療會抑制骨髓造血系統,主要是白細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聯合中醫中藥及免疫治療效果佳.
(一)小細胞肺癌的化療:由于小細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學特點,目前公認除少數充分證據表明無胸內淋巴結轉移者外,應首選化學治療
1、適應征
(1)經病理或細胞學確診的小細胞肺癌患者;
(2)KS記分在50~60分以上者;
(3)預期生存時間在一個月以上者;
(4)年齡≤70歲者。
2.禁忌癥
(1)年老體衰或惡病質者;
(2)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
(3)骨髓功能不佳白細胞在3×10^9/L以下血小板在80×10^9/L(直接計數)以下者;
(4)有并發癥和感染發熱出血傾向等。
(二)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對非小細胞肺癌雖然有效藥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達到完全緩解。
1.適應征:
(1)經病理學或細胞學證實為鱗癌腺癌或大細胞癌但不能手術的Ⅲ期患者,及術后復發轉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術的III期病人;
(2)經手術探查、病理檢查有以下情況者:①有殘留灶;②胸內有淋巴結轉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
(3)有胸腔或心包積液者需采用局部化療。
2.禁忌征:同小細胞癌。
放射治療
(一)治療原則:放療對小細胞癌佳,鱗狀細胞癌次之,腺癌差。但小細胞癌容易發生轉移,故多采用大面積不規則照射,照射區應包括原發灶、縱隔雙側鎖骨上區、甚至肝腦等部位,同時要輔以藥物治療。鱗狀細胞癌對射線有中等度的敏感性,病變以局部侵犯為主,轉移相對較慢,故多用根治治療。腺癌對射線敏感性差,且容易血道轉移,故較少采用單純放射治療。
(二)放射并發癥較多:甚至引起部分功能喪失;對于晚期腫瘤患者,放射治療效果并不完好。同時病人體質較差,年齡偏大不適合放療。
(三)放療的適應征:根據治療的目的分為根治治療、姑息治療、術前放療、術后放療及腔內放療等。
根治治療
(1)有手術禁忌或拒作手術的早期病例,或病變范圍局限在150cm的IIIa病例;
(2)心、肺、肝、腎功能基本正常,血象白細胞計數大于3×10^9/L,血紅蛋白大于100g/L者;
(3)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訂計劃,嚴格執行,不要輕易變動治療計劃,即使有放射反應亦應以根治腫瘤為目標。
2.姑息治療:其目的差異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療的姑息治療,以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亦有僅為減輕晚期病人癥狀,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減癥治療,如疼痛、癱瘓、昏迷、氣急及出血。姑息治療的照射次數可自數次至數十次,應根據具體情況和設備條件等而定。但必須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為原則,治療中遇有較大的放射反應或KS分值下降時,可酌情修改治療方案。
3.手術前放療:旨在提高手術切除率、減少術中造成腫瘤播散的危險,對估計手術切除無困難的病人可術前大劑量、少分割放療;如腫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計手術切除有困難可采用常規分隔放療。放療距手術時間一般以50天左右為宜,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4.手術后放療:用于術前估計不足、手術切除腫瘤不徹底的病例。應于局部殘留灶放置銀夾標記,以便放療時能準確定位。
5.腔內短距離放療:適用于局限在大支氣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裝技術通過纖支鏡將導管置于支氣管病灶處,用銥(192Ir)作近距離放療與體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療效果。
肺癌的外科治療
肺癌的治療方法中除Ⅲb及Ⅳ期外應以手術治療或爭取手術治療為主,依據不同期別和病理組織類型酌加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的綜合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