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環境會不會影響女性的生理?
曾創造太空生活紀錄的美國女航天員露西德說,“除了因沒有穿鞋腳上的老繭消失了外,我沒有發現我的身體狀況有明顯變化。”
第一個女太空人捷列什科娃回到地球5個月后,與一名男航天員結婚,第二年便生下一個健康的女孩。1984年在太空行走的第一位女性——斯韋特蘭娜-薩維茨卡婭返回地球一年半后也“喜得貴子”。 但龐之浩指出,根據國外經驗,如果女航天員上天后,短期內懷孕可能會受到影響,國外也有過女航天員返回地球懷孕后流產或者嬰兒畸形的先例。而如果為規避影響而推遲懷孕的時間,有可能年齡較大而受到影響,因為女航天員本身上天之前要有1千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飛天時的年齡就已經比較大了。>>>大姨媽光臨時 不能做哪些事
因而我國的女航天員都是已婚已育的女性,并且是自然分娩。龐之浩說,從已婚生育的女航天員中選拔,可以規避對女航天員生兒育女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生育過的女航天員身體和心理素質更加成熟。而自然分娩當然是為了避免疤痕的影響。
性別優勢 失重條件下女性有優勢
專家介紹說,美國新的研究認為,女航天員在生理構造和心理素質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對失重等航天環境的適應能力更持久,耐寂寞能力強,心理素質穩定。女航天員有能力承擔航天任務,在某些方面更敏銳、更細膩、更周全。女航天員還可為乘務組帶來活力。 另外,女性在失重下的雌激素和鎂代謝更優于男性,所以不易出現血栓、鐵中毒、血管痙攣、心律紊亂等問題。但女性也有不足的地方,俄羅斯就認為女航天員不適合出艙行走等體力消耗大的任務。實踐還證明,女航天員的月經在飛行中雖然沒有異常,但如果在月經期間進行出艙活動則由于全身血容量減少而容易得減壓病。>>>“大姨媽”來別做五件事
衛生巾的發明原來就是用于宇航員的。所以完全無憂。女航天員的月經在飛行中雖然沒有異常,但如果在月經期間進行出艙活動則由于全身血容量減少而容易得減壓病。太空中, 都是完全尿不濕了。
大姨媽來了怎么辦
1、 要保持外陰部的清潔衛生
要經常用溫水清洗外陰,好早晚各洗一次。清洗時不要坐入盆中,防止污水進入陰道。所用洗盆和毛巾要與洗腳用具分開,要個人專用,以免互相傳染,引起炎癥。擦拭陰部或大便后擦拭肛門時,要從前向后揩試,以免把肛門周圍的細菌帶入陰道。同時,不要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