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于通經活絡。
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于經絡的疏通。
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松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于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于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太極拳 告訴你太極養生的八大理由
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并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于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藥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太極拳 幼兒練習太極強身健體健腦益智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合一定的運動標準,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于“意動身隨”;有利于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松、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于“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于外,且能由外斂于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松,同時精神也應放松,“神疏”方能“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