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手道是日本的一門專項武術,在早前空手道并不是叫空手道,那它究竟叫什么呢?空手道的由來是什么?練習空手道時需要注意什么?這都使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每個武術都是有自己強身健體的法寶的,夏季來臨了我們練習又要注意什么呢?一起來看看!
空手道的由來
空手道亦稱空手,是發源于琉球王國(今琉球群島),由多種武術構成的系統。其前身是古代琉球武術“手”,融合了傳入的中國武術后,被琉球人尊稱為“唐手”、大正年間傳入日本,受日本武術影響,成為“空手道”。二戰之后在全世界廣泛傳播。空手道中包含踢、打、摔、拿、投、鎖、絞、逆技、點穴等多種技術,一些流派中還練習武器術。
關于空手道的起源眾說紛紜。目前為學術界所認同的一種說法是,空手道的前身是古代琉球的武術“琉球手”或“手”,融合了傳入的中國武術后,被琉球人尊稱為“唐手”;后來又接受了日本武道的影響,成為現代的“空手道”。
1994年日本廣島第十二屆亞運會空手道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空手道比賽場地一般為8×8米。比賽項目有套路賽(型)和格斗賽(組手)兩種。在組手比賽中,一方有效進攻導致對手瞬時喪失戰斗能力或重心明顯移動為得分標準。
傳入日本
1922年(大正11年),在日本文部省主辦的第一回體育展覽會上,船越義珍(富名腰義珍)表演了唐手。這引起了日本武道家的極大關注,其中包括了柔道的創始人嘉納治五郎。次年的6月,嘉納治五郎等200余名柔道有段者聆聽船越的解說。船越逗留東京,指導唐手。
在此同一時期,本部朝基于同年11月參加了在京都舉行的武術比賽,一拳擊倒了俄羅斯拳擊手,向世人展現了唐手的實力。日本人見到了唐手的實力,紛紛學習唐手。本部于同年在大阪開始指導唐手。在本部和船越二人的影響下,日本各大學紛紛設立了唐手部。
1924年(大正十三年),本部朝勇在沖繩創立沖繩唐手研究俱樂部,1926年更名為沖繩唐手俱樂部。該俱樂部成為唐手家技術的交流場所。參加者有花城長茂、本部朝勇、本部朝基、喜屋武朝德、知花朝信、摩文仁賢和、宮城長順、許田重發、吳賢貴等人。
空手道誕生>>>武術種類習練特點
昭和初期,摩文仁賢和、宮城長順、遠山寬賢前往日本本土指導唐手。
1933年,唐手被大日本武德會認定為日本武道之一。然而,當時唐手是被當作柔道或柔術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唐手稱號的審查是由柔道家來進行的。唐手家被迫接受了這一屈辱的條件。
1929年,船越義珍在慶應義塾大學唐手研究會執教時,根據般若心經中“空”的概念,將“からて(karate)”的漢字定名為“空手”。>>>解讀武術養生特點
而這一定名符合當時日本當局試圖消除中國對琉球的影響的目的,因此在日本廣泛傳播。因為其他武道的名稱后都有一個“道”字,因此“唐手術”改名為“日本空手道”。1936年10月25日,在那霸舉行的空手大家座談會中,各方進行了對空手道發展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