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拇指與食指張開的角度原來也是不在意的,順隨著習慣,拇指與食指張開的角度大約在40度左右、拇指也是背翹的。但是,我現在練拳很注意盡量使得拇指與食指張開的角度小到間距小于一條拇指,盡量不使得拇指背翹。我認為這樣既符合放松的要領,也符合太極拳的武術需要;我并且認為拇指與食指張開的角度達到40度以上的應該是屬于“虎口太開”了;而拇指背翹直接的反映就是拇指沒有放松。
虎口太開的弊處:
“虎口太開”與拇指沒有放松是違反太極拳原理的,在武術上的弊病就是拇指容易受傷。我的這個結論是在推手中反復幾次手部受傷的經歷中形成的。這種手部受傷不少人稱其為是“吃蘿卜干”。很多經常推手的人難免會“吃蘿卜干”。這是因為在推手中發人,有的時候十分輕松,用手掌一推,幾乎感覺不到反作用力。>>>楊式太極拳 了解拳架特點輕松練習
然而,有的時候由于不得勢不得機,是屬于主觀的硬推,就會感覺到很大的反作用力,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沖擊性的接觸還是“軟著陸”的接觸,“虎口太開”的手就有可能受傷。我第一次“吃蘿卜干”,是在某次推手中由于不得勢不得機雙手猛地一推,人是被推出去了,我一只手的虎口根部卻突然感到像是被什么緊緊咬住似的劇烈疼痛起來,虎口根部的掌內與手背部位也馬上像吹氣球似地腫了起來,并且火辣辣地熱燙。顯然這是拇指的指骨、第一掌骨驟然反關節引起的魚際部軟組織急性損傷。
這拇指就像是“蘿卜干”,拇指的反關節就像是“吃”。稱這種手的急性損傷為“吃蘿卜干”倒是蠻形象的。而究其原因,除了不得勢不得機,還有手的不得法“虎口太開”了。拇指與食指太張開了,尤其是拇指向外翹起,如果發人時碰到拇指先接觸到對方身體,拇指骨與第一掌骨、第一掌骨與腕骨的橫向承受力是有限的,就有可能會急性受傷。
我二十歲開始曾經做了近二十年的外線工,在電桿上用三腳板登高,兩條板在電桿上上下相距一公尺多,要用一只手將自己從下面一條板拎到上面一條板使得一段一段往上爬,手指的握力十分重要,其它很多外線工作手指的握力也十分重要。因此,我五指關節都要比一般人略大些。如我這樣的拇指也會受傷,除了特別的人以外,應該是一般的人“虎口太開”去推人都是有可能會受傷的了。
因此,我認為拇指與食指40度左右的張開角度就已經是屬于“虎口太開”了、而拇指背翹是錯誤的。因為由實踐可以檢驗證明拇指微呈弧形可以有效地避免拇指各關節著力從而保護拇指,拇指背翹當橫向受力時,拇指各關節尤其容易受傷,而且拇指背翹其各關節肯定是沒有放松的。由此看來,許多武術的掌將拇指藏起來肯定是有保護拇指的道理在內的。>>>楊式太極拳拳譜 小架拳譜輕靈黏隨
我在第一次“吃蘿卜干”得出了上述這樣的結論后,心想以后用手發人拇指與食指一定不要太張開。然而在此后的推手驟然發人中,這種意識根本來不及發生作用,于是這樣的受傷也就仍然重復發生,往往是舊傷未愈,新傷又添。因為受過傷的手盡管感到沒有疼痛了卻是屬于并沒有完全痊愈之前還特別容易再次受傷,以致我的兩只手都反復受過幾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