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化打合一,引進合一,點線合一
太極拳往往講求引化為先,先引化而后發放,其實這是初級功夫。高級功夫應該是化打合一,引進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與進擊同步化,統一行動,方為妙術:第一種功法(或第一種手法)是先引后發。即待對方來勁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將內勁外力合而為一(意氣力三結合),合力發之,即所謂“引勁落空合即出”者也。
(六)依靠丹田內轉的離心力,發揮人體立體螺旋之威力
人們常常把太極勁比做漩渦、旋風、鉆頭、龍卷風,所謂發勁,即依靠這種人體立體螺旋力量,把敵人棚出去,這是對的。練太極拳就是要練成周身處處都是球,使來力感到觸處有圓;處處球切球;處處被滑掉,被棚出。同時,我的四肢,乃至我的軀體又象蛇一樣,將來力纏住,處處可以發勁。>>>陳式太極拳拳譜 75式靈動譜寫
(七)下塌外碾,力催其根
“下塌外碾”是陳老師常說的一句要領,也是他常用的一種手法,在陳老師之前的拳論中還未見到這句話。這句要領,既形象,又實用。他常用的三個字是“合、塌、碾”。即搭手之后,先合好勁,然后塌掌根,力求塌至對方腳跟(依靠意念力)。同時,要沉肩、墜肘、塌腰、松胯、五趾抓地,借地之力,用于我掌根的下塌外碾勁,把對方之力碾出去。
(八)從反面入手,造努借力
太極拳以順勢借力為其主要技法。但在敵人來力不明時,可以采取“造勢借力”之術。即給對方以假象,而從反面取之。“道者,反之動”(老子)《孫子兵法》謂之“聲東擊西”。我們叫欲左先右,欲右先左(如第二金剛搗碓動作一、二);欲上先下,欲下先上(如雙震腳、金雞獨立);欲前先后,欲后先前(如左沖、右沖、退步跨虎);欲開先合,欲合先開(如初收、披身捶);欲縱先橫,欲橫先縱(如閃通背動作三、四);欲順先逆,欲逆先順等等。
從反面入手,造勢借力之中,還有一種驚詐之術,總之,給敵人以假象而從反面取之。也是一種重要手法。所謂打空、打直、打回、打怔,都是我先造一個勢,迷惑他,使他不知所惜而失勢、或他勁落空、或回撤、或發直、發愣時,我即以神速之螺旋進擊,使對方失勢。正是體現“因敵變化”而示我之“神奇”也。
(九)三節相應,節節打人
太極拳所以能以柔取勝,以柔克剛,其關鍵在于全身筋骨節節放松,勁力節節貫串。因敵變化節節交替運用,節節可化,節節可打,全身所有關節都非常松柔、靈活而有力。小至手指各個關節,大至上中下三盤,以及手、腕、肘、肩、胸、背、胯、腿、膝、腳,各個部位都可以打人,所謂“挨到何處何處擊”者也。主要之處在于太極拳應敵時能不能隨機應變,三節互用,三節、及至九節,能靈活交替運用。
(十)充云強調和發揮意念力
太極拳,是強調用意的武術。用意,是太極拳內功的上乘功夫。講“用意不用力”不對,“用力不用意”也不對。還是意氣力(精氣神)三結合為宜。>>>陳式太極拳拳譜 堅持鍛煉有奇效
總之,上述種種戰術技巧,必須基于平時刻苦操練和用心體悟。除了堅持練拳架之外,還要練單式,兩人對練,以及功力訓練,內功訓練,不斷增強體能、智能、氣能,以及膽量和勇氣,還是中國傳統武術中講的四個字:即一膽、二力、三智(謀)、四法(技巧)。太極拳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