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好處:
輕柔帶動血液循環
移民澳洲多年的楊家太極第六代傳人傅清泉表示,太極與跑步一樣,可以帶動血液循環。只是,跑步給膝關節的損害是步行的4倍,加重膝關節勞損的機會。太極的動作及速度均勻,又有舒展大方及剛柔相濟的優點,起碼對關節的負擔少得多。
再者,太極藉關節的活動帶動肌肉,進而提升全身血液循環,相比其他運動主要藉刺激心臟來帶動循環,給心臟的負荷較少,心臟病人也可以練。外國曾有研究指出,除了游泳外,太極就是另一種不會增加心臟負荷的運動。據上海同濟大學1977至1978年的研究,沒有患病的人練太極拳也得益。參加者練楊式太極拳1年,平均血壓由134.1/84.5mmHg,下降至124.9/79.8mmHg。
虛實步法 交替作用
太極的動作有陰有陽,有虛有實,指的是雙腿的動作。呈“實步”(或稱陽步)時,重心在前;“虛步”(或稱陰步)時,重心在后。中醫觀點里,說人有3個“心臟”,除了天生的1個外,其中一個就是大腿肌。練太極拳的過程中,虛步實步不斷交換,重心不斷交替,無形中起?像心臟泵血的作用,有助全身血液循環。而且動作一定要慢,才有此效果。
那要慢至怎樣的程度?傅清泉稱,大概是社交舞“慢四”的速度,差不多等于人呼吸的節奏。
放松肩肘 放下壓力
太極的慢,亦對心理健康有益。太極拳其中一個要點,是“沉肩墜肘”,意即肩膊及手肘要放松,不要夾緊肩膊,也不要翹起手肘。要做到“沉肩墜肘”,心理上不能太緊張,心胸要廣闊。“這個說易做難。”他說,想把太極練得好,還須先調整心態;亦有人反過來,藉太極緩慢的速度去影響心態,令自己集中精神,學習放下壓力。
太極拳始終貫穿陰陽、動靜、虛實的理論,是一種順應自然的強身治病方法,它將引導、吐納納入其中,要求呼吸、意識、動作三者相結合,達到內外結合,渾然無間的境地。
太極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心肌耗氧量,減輕心臟負擔,增加肺活量,改善神經系統,增加腸胃蠕動,提高消化能力,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免疫能力,抵抗疾病,延緩衰老!
太極拳采用腹式呼吸可以增加肺活量,防治呼吸系統疾病;太極拳中的閃通臂可以防治心臟疾病;斜正式和腹式呼吸可以防治胃病;整套太極拳可治四肢關節病,可以減肥強身;胸部深呼吸可治心血管病,同時,高拳架也可以治心血管。
太極貓步可治下肢萎軟無力;虛步變弓步可以恢復腳踝,膝關節外傷;云手加深呼吸,可治頸椎骨勞損;收勢可補脾腎肝氣;丁步虛步治盆腔炎;白鶴亮翅可治神經衰弱;太極馬步樁可治便秘。
太極川字步可治神經性腹瀉;震腳可通腎脈,治遺精腰酸;轉腰拍打治腎虧;太極起勢補心脾;按膝理肝法治肝炎;單鞭治療五臟虛弱;練功完以后用手按摩面部可以美容,或者用勞宮穴按摩病灶處可以達到氣功治病的目的;太極拳還可以治療人的心理障礙,改變人的性情等……
結語:怎么樣,看完楊式太極拳的五大特點后,您是否對它的特點很心動呢,您是否適宜打楊式太極拳呢,如果想學,那就盡快開始練習吧,但切記太極拳除了健身,也是武術的一種,練習需勤奮認真,不能一曝十寒,小編祝每一個太極拳愛好者,都能在學拳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