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爭議:24式太極拳雖然簡單,但是市面上一些曲解的太極拳音像書籍,往往達不到所要的效果,自然會產生負作用負能量,對身體的鍛煉并沒有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書籍、簡化太極拳錄音帶,VCD:為了推廣簡化太極拳套路出版了有關書籍、簡化太極拳錄音帶,以后還出了VCD,對推廣普及太極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這些書籍、VCD只講了形體動作,忽略了意氣運動,致使學習者將太極拳理解為形體動作,將太極拳練成了體操運動。
這樣練法,雖然也能活動筋骨,但是,跟太極拳應有的健身功效相比,則大打了折扣,更談不上練出太極功夫。
24式簡化太極拳在套路編排上也有問題。例如,24式簡化太極拳,一開始就是以進步分展勢應對前側之敵的招式——野馬分鬃上手,違反了先易后難的學練原則。野馬分鬃,在技擊上是以拗手進按,進順步占勢,伸順臂分挑,招式較復雜,還要三式連續進步,對初學者來說有較大難度。
再說意氣上,一開始就練分展勢,意氣上行、下沉,學者沒有基礎是不能理解的,無從練起,更談不上練好。這種套路編排上違反了“由簡而繁,由易到難”的原則,除非將其練成沒有技擊意義、沒有意氣運動的太極操,實際上這是絕大多數人的練法。
退一步說,如果有人初學就能將左右野馬分鬃的意氣運動能練好,又是違反初練意氣運動應先降心火,先使心腎相交的原則,于初學療疾健身不利。
其次是拳式太少,全套僅24式,運動量太小、鍛煉時間太短,演練一趟套路不能進入太極狀態。主要拳式重復太少、不足以行氣通經。還有個別拳勢的動作,不符合陰陽相濟,陽消陰生的原則。不利于陰陽調和,舒暢經絡,調和氣血。太極拳套路應滿足一些條件。
總的來說是應符合拳理、醫理。
一是一套拳連續演練的時間長度,應能滿足鍛煉需要的運動量,練一趟拳能進入太極狀態并練經必要性的時間;
二是一些主要拳式應有足夠的重復,以利于練意行氣,暢通經絡;
三、拳式動作編排應符合太極陰陽原理,即虛實開合,動靜進退,收發蓄放,應符合陰陽消長的原理,練拳行氣能調和陰陽,健壯五臟。獨陽不生,孤陰不長。拳勢動作的開合進退,招式的收發蓄放,不應成單。陰極而后陽生,動作不應有半途而返。否則,動作不順,意氣不暢,不利于療疾健身。不論練那種套路,簡化太極拳或者任何太極拳套路,只要根據這些道理去體悟,發覺不順,就加以改造,使得套路動作符合拳理、醫理,即符合太極陰陽,經絡養生的原理,都可能按養生練法,而獲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