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縣向懷慶府屬地移民。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陳卜,祖籍本在山西澤州郡東土河村,時因家鄉連年遭災,逃荒到洪洞,與妻兒一起被裹入移民隊伍帶入懷慶府境內,在溫縣城東北10公里處落了腳,將此村取名陳卜莊。由于陳卜莊地勢低洼,常受澇災,明洪武七年,陳卜合家造成往常陽村。此村位于陳卜莊東南、西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負一嶺,旱澇保收。因其西有柿溝,東有趙溝,北有正北溝,三面環溝,隨著陳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陽村易名為陳家溝,直至建國后陳家溝所用的婚喪嫁娶用具上還寫著“古常陽”的字號。陳家溝距今溫縣縣城正東約5公里,仍以陳姓為主,村中居民現達2600余人。
陳氏始祖陳卜全家定居清風嶺上的常陽村后,勤勞耕作,興家立業,為了保衛桑梓不受地方匪盜危害,精通拳械的陳卜在村中設立武學社,傳授子孫習拳練武。
陳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計有二世陳剛、三世陳琳、四世陳景元、五世陳堂、六世陳宗禮等人。到七世陳思齊、陳思孔、陳思懷三兄弟時開始分家立業。陳思齊傳于第八世陳守身,又傳于第九世陳我讀、陳我講、陳我誦、陳我漠兄弟四人,再由陳我講傳于第十世陳汝信;陳氏另一支是七世陳思懷傳于八世陳撫民,由陳撫民傳于第九世陳奏乾與陳奏庭二人。
陳王庭(約1509年)又名陳奏庭,系明末文癢生、清初武癢生,文武雙全,曾只身闖玉帶山,勁阻登封武舉李際遇叛亂,為清廷在山東平定盜匪立過戰功,在河南、山東負有盛名卻不被清廷重用。陳王庭報國無門,收心隱退,在耕作之余,依據自己祖傳之一百單八式長拳,博采眾家精化,結合易學上有關的陰陽五行之理,并參考傳統中醫學中有關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發明創造出了一套具有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新型拳術,包括太極拳五路、炮捶一路、雙人推手及刀、槍、棍、劍、锏、雙人粘槍等器械套路。
結語:練習太極拳并不是簡單的學習招數就能打好的,如果沒有專業的太極老師指導,自己盲目的練習不僅對身體沒有好處,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希望大家能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