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四兩撥千斤
從上可見,對太極的“四兩撥千斤”不能停留于字面上的理解,應該深入理解它的內涵:四兩確實能夠撥千斤,條件在輪軸;從蓄勢到爆發,輪軸和千斤是主要的作用者,四兩只是一個瞬時的啟動者。
理解這句話不要簡單地從定量上來看待,它的含義在于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用小的力將對手的力化解開來,不讓對方的力打到自己,而與此同時又能將他的力化為自己所有并將其力轉化到對手身上。再或者將其力放空,讓他失去原本的重心從而達到自己的一種防守攻擊目的。
要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就不能以力對力,不是簡單的對抗,而是要營造一種結構,通過這種結構來發揮作用,來處理應對關系。這個結構的構成元素是我與對方的體能、智能的諸多方面。單純的肢體語言是無法實現的。
化勁的操作和形成
現以輪軸結構為載體,再做一個模擬實驗。化勁在這個載體上的操作和形成,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化勁的蓄勢階段,目的在于建立不穩定的平衡。
用一個很大的外部作用力(千斤之力),緊緊壓在輪子的邊緣上,并使外力的方向通過輪子的中心,由此,外力對輪子的力矩等于零,外力再大,也不能使輪子轉動,于是外力和輪子組成一個不穩定的平衡系統,外力和輪子都具有平衡的不穩定性。
第二階段――化勁的爆發階段,目的在于具體地實現化勁的兩個功能,操作過程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步,以小化大的操作。
用一個很小的干擾力(四兩之力)施加在輪子上,作用點為輪子上任意點。由于此時輪子和外力都已進入不穩定狀態,于是干擾力就能有效地撥動輪子,然后輪子就能有效地撥動外力。這個過程就是以小化大具體實現的過程,施加干擾力就是以小化大的爆發和開始,這就是四兩撥千斤的一種表現形式――四兩撥輪子,輪子撥千斤。化勁的第一個功能至此操作實現。這里還要對干擾力的作用和特點作進一步的說明:在施加干擾力以前,雖然外力早就作用在輪子上,但因外力通過輪子中心,不能推動輪子轉動,而干擾力則可推動輪子開始轉動,是啟動輪子轉動的動力。在輪子啟動后,外力偏離輪子中心,就能推動輪子轉動,成為輪子繼續轉動的動力。在輪子啟動后,干擾力的作用宣告完成,失去存在的意義而退出現場。干擾力是一個瞬時的作用力。它不拘形式,敲打一下、振動一下都可以,關鍵在于形成干擾作用,破壞原有的平衡狀態。
第二步,改變外力方向的操作。
使外力改變方向的動力,不是其它而是外力本身。在輪子轉動的過程中,外力和輪子相互作用,外力給輪子一個作用力,而輪子則給外力一個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的具體作用,就是促使外力改變方向。然而這個反作用又是來自作用力,即來自外力本身,因此可以認為外力的改變方向是外力自我作用的結果。同時,外力改變方向也離不開輪子的參與,輪子是中介物,是產生反作用的載體,可以認為外力改變方向是輪子對外力借力還力的結果。總之,外力是動力,輪子是中介,化勁的第二個功能就是這樣實現的。當輪子轉過一定角度后,外力的方向位置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原來對正輪子的中心,后來則沿著輪子邊緣擦邊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