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流派中,練習陳式太極拳的人很多,它以獨特的健身養病功效為大眾拳友所喜愛,練習它的多是年輕人。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陳式太極拳,希望各位拳友認真練習的同時,多多注意練習陳式太極拳應該注意的事項。
陳式太極拳是中國古老的拳種之一,也是目前人們喜愛的健身項目之一。陳式太極拳是依據陰陽之理、中醫經絡學說及引導、吐納術,綜合武術技術創編而成的。因此,練習陳式太極拳可以平和陰陽,疏通經絡、調節神經,全面提高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各項生理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作用。實踐證明,練習陳式太極拳對防治神經衰弱、高血壓、心臟病、關節炎等多種疾病都有顯著的作用。那么,練習陳式太極拳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太極拳24式 跟我一起體會太極拳精髓
第一、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意因人而異
首先要注意因年齡、因體質而異
練習者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和體質情況來決定動作架勢的高低和動作幅度的大小。年齡適當和體質較好的人可以盡可能把動作做得能高即高、能低即低,動作幅度也要符合常規要求。例如,在做“擺腳跌叉”的時候,腿要仆地;在做“金雞獨立”的時候,手要伸展充分、膝要提至足夠高度;在做“轉身擺蓮”的時候,腿的外擺幅度要到位等等。
另外,為了防病、治病、健身,練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些單獨的動作架勢來練習。例如,老年人為了提高腿部力量和身體的協調性,可以選“前蹚拗步”和“倒卷肱”等動作來做單獨的或連續性練習。為了防治頸、腰椎疾病的人可以在原地或配合步法連續做“云手”動作,并且可以適當加大“云手”和轉身的動作幅度,這樣不僅可以防治身體各部位的關節疾病,還可以通過身體的協調轉動,對內臟產生按摩作用,從而改善內臟器官的各項功能,達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因時間、因地點異
在現實生活當中,有的人有比較固定的鍛煉時間,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工作等原因并沒有相對固定的鍛煉身體的時間,那么,對于那些練習陳式太極拳的人來說,如果可以在公園、廣場按照預定時間參加晨練當然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那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根據具體的時間、地點來安排自己的練習內容或動作架勢。
再次要注意因目的、因能力而異
也就是說練習者還要根據自己的目的和自身的能力等因素來決定練習中的個人標準。有的人是為了比賽,有的人是為了健身;有的人拳齡時間長,有的人拳齡時間短;有的人身體素質好,有的人體質差;有的人身體健康,有的人身體有病。
第二、練習陳式太極拳要重視動作技術的規范性
可以說,陳式太極拳的防治疾病、健身的功效直接來自于陳式太極拳動作的本身。所以,練習陳式太極拳首先要做到動作正確,只有動作正確,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的效果。大家知道,陳式太極拳的動作要領是: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以腰為軸、肢體沿弧線運動;勁力要求是:纏絲勁要節節貫穿,周身一致。那么這些要領和要求對防病、健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不妨做以下分析: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那么我們的頸椎、腰椎、尾椎就會相對拉長、舒展。
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立身中正,虛領頂勁、沉肩墜肘”,我們的頸椎、腰椎、尾椎被相對拉長的同時,我們的胸、腹腔也就會相對擴大,那么胸腹腔內的心、肝、肺、脾、腸、胃、腎等內臟器官就會恢復到相對原始的狀態,再加上“以腰為軸”的旋轉運動,就會對這些臟器起到有效的按摩作用,從而使呼吸系統、微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得到改善,因此也就達到防病、治病的健身效果。
第三、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意量的適度和量的積累
練習陳式太極拳,運動量一定要適度,既不要過大,也不要過小。陳式太極拳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運動量過大也會對身體產生傷害。即使是為了比賽,運動量也不應該過度超量。除了整體運動量不要過度以外,還應該注意身體局部運動量的適度,特別要注意下肢用力不宜過度,以免膝關節形成運動性損傷。
第四、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重理論學習
練習陳式太極拳不僅要注重動作技術,還應該重視對陳式太極拳的傳統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太極拳理論,才能用它來指導技術實踐,才能進一步提高陳式太極拳的技術水平。反過來,通過動作的練習來體會和感悟太極拳理論,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確理解陳式太極拳的理論和加強陳式太極拳的動作演練是全面提高陳式太極拳技術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兩個方面,兩者是缺一不可的。
第五、練習陳式太極拳要注重個人修為的培養
太極拳養生是指:要通過習練太極拳來全面提升生命的存在質量,它不僅包含防病、治病、健身的內容,還包括修身養性的深層涵義。學練陳式太極拳,不僅要注重防病、治病、健身,還應該注重個人的修為。在陳式太極拳的傳統理論中,包涵了許多優良的哲學思想。
“立身中正”可以指導人們為了堅守一些原則,不能偏離為人宗旨;“內外兼修”則可以提示人們德才兼備,既要注意內在知識的積累,又要加強外在能力的提高;“剛柔相濟”可以告訴人們處事既不可過剛,也不可過柔,“剛柔相濟”方能大成;“動靜結合”可以勸誡人們不要以一時之得而喜,更不要以一事之失而憂,應該以動靜、發展的辯證思想來看待世事,如此人生才不會患得患失、心境才能平和,人生才能過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