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陳氏太極拳要一步一步地練,從一點一滴做起,這是一個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要有有牢固基礎,持之以恒的信念,基本功做好了會有質的飛躍,基礎的東西是根本的,任何事物、任何武術和拳種都不能例外。為了讓您學得快一些,少走點兒我走過的彎路,下面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看看練習陳式太極拳需要注意的幾點。>>>太極拳 看看人們對太極拳有哪些誤解
陳氏太極拳的練功法則是練理不練力,練本不練標,練身不練招。
(一)練理不練力
“理”就是太極拳的道理、原理。太極拳練的是大道,即太極陰陽轉換中陽極生陰、陰極生陽的原理。太極拳要求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虛極生實、實極生虛、虛實轉換。通過精神集中,以意導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形隨的練習,做到一動全動,周身相隨,內外相合。練功時循規蹈矩,順其自然,不能急于求成。練“力”指的是練習氣力,此種練習雖然將局部力量練得很大,但這種力量是拙力、僵力,缺少靈性,所以為太極拳家所不取。
(二)練本不練標
“本”是指本源、根本,即腎中元氣和下盤功夫。腎藏元陰元陽,為先天根本和發氣之源。腎氣充足則五臟得養,心、肝、脾、肺、腎各行其職,故能精力充沛,反應靈敏,身體協調,內氣充盈,此為本源之一。本源之二是指在周身放松的基礎上,氣納丹田、沉入涌泉,達到上盤靈、中盤活、下盤穩固、落地生根。“標”是指以練習身體各個部位的力量和硬度為主要目的的局部練習方法。太極拳是內功拳,內外兼修,以練內培元為主,“培根潤源”,“培其根則枝葉自茂,潤其源則流脈自長。”
(三)練身不練招
練“身”就是練整體功力,“招”則是每一動作的攻防含義。初練太極拳的人往往愛了解每招每勢的用法。如果單從招勢上去解釋和理解太極拳的用法和內涵,就不可能得到太極拳之精髓。練太極拳必須經過熟練套路、動作正確、去僵求柔的過程,是周身相隨,內外相合,內氣充實飽滿,把功夫練上身。太極拳主要是訓練自身的整體的功力,在應用時則根據客觀形勢,舍己從人,隨機應變,并不拘泥于一招一勢。內氣充實了,全身猶如充滿氣的球體,有感皆應,挨著何處何處能擊。如《太極拳論》所說:“到成時,敵人怎來怎應,不待思想,自然有法。”
陳式太極拳又分老架和新架兩種,老架是清初陳王廷所編,原有5個套路,又名十三勢,另有長拳一百單八勢1套,炮捶1套。學習老架一路拳是培養扎實基本功的階段。通過一路拳的反復練習,加強人體下肢力量,只有根基牢固了,才能做到中節活、上節靈,進而達到節節慣穿的目的。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拳練習時要求:以身領手,以腰為軸,纏繞圓轉,虛實分明,以纏絲勁為核心,外表走弧形,內勁走螺旋,整套拳沒有平面,沒有直線,沒有斷續處,沒有凹凸處,沒有抽扯之形,沒有提拔之意,渾然一圓,方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