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望月】
月亮藍,雪山藍,連云霧也藍,在藍色靈魂游蕩的藍月亮山谷。
束河高高的龍門就坐落在九鼎龍潭上橫架的回廊之上,龍潭中多少笨拙的魚群在拼命演練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沒跳成功,卻被水面上升起的月亮一次次輕輕地越過。
束河的月亮,不黃也不白,是趕馬人的葉子煙熏過的,是土法炮制的包谷酒浸泡過的。總在靜謐的夜晚,一個陳年的松果,或是一個熟透的果實掉進龍潭,就能打碎水中那輪月亮,山里不死心的猴子還在不停地打撈。天上一輪,水里一輪。月亮白色的翅膀總是孵化出許多的夢,不管四季的風霜雪雨怎樣地登場,上演春夏秋冬的好戲,一些不動聲色,悄悄地分蘗、拔節的葦草,依舊年年在龍門下的水塘里瀟灑走一回。在香蕉影影綽綽的的綠色的衣裙中,不時有紅嘴巴的翠鳥,用一聲清啼,打破夜色撩人的靜謐。
【雪山倒映】
龍泉山下古樹參天,一道好水積成九鼎龍潭,潭水清澈晶瑩,水草曼舞,游魚逍遙,玉龍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無窮,成為束河八景之又一景:雪山倒映。
水中倒映的似乎還有模糊的情節,一個趕馬的男人說是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挎著一個羊皮口袋就頭也不回地趕著馬走了,丟下他藤葛一樣纏人的妻子,村寨里那扇破舊的門始終都在痛苦地等待,守侯的窗子都已經化作了眸子……
在龍潭水波光粼粼的記憶里,那些趕路的馬幫,總是用一口熏黑了的鍋吊在樹枝上,溫習旅途的艱辛,包谷酒澆出一些火煙一樣繚繞的鄉愁,于是,就會有搖搖晃晃的醉酒的趕馬人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調子。燃燒在野地里的火是徹夜不會熄滅的了,吊鍋里熬著表面烏黑的辣肉,熬著束河很美很美的冬天。
【魚水親人】
潭中的魚兒是游人喜歡的景致。它們不怕人,每當喂食的時候,紛紛爭食物,濺起的水花潑到喂食者臉上,人與魚如此親昵相處并不多見,這番情景被列入了束河八景,叫做“魚水親人”。
九鼎龍潭帶著雪山的云影天光,像一條碧玉般青綠的帶子緩緩流過村莊,河畔楊柳依依,影影綽綽,柔柳迎風,虬枝盤旋,仿佛佝僂腰身,以柳絲悠閑地垂釣河中的無邊風月。河中碧水潮涌,清波漣漣,清風徐來,細浪潮生,偶爾有大小魚群魚貫而出,爭先恐后,嬉戲其間,有的越出水面,銀弧一閃,便流下一圈圈漣漪,宛如少女歡笑的容顏。
在束河的龍潭的柔波里,每一個人都會甘愿做一條水草。在龍潭的青波里輕輕地搖,輕輕地搖,哪怕被貪嘴的魚兒吃掉。
【斷碑敲音】
把趕馬人的足音連成一串的是彎彎曲曲的山路;把趕路的馬幫的馱鈴聲連成一串的是黑白流淌的日子,把九鼎龍潭邊游人的歡樂串成一串的是一座古老的斷碑。龍潭旁邊這一截斷碑,年代已不可考,用石頭敲擊,會發出清脆的聲音,是為束河八景之中的“斷碑敲音”。斷碑無字,碑上深深淺淺的歲月的刻痕比文字更深刻。斷裂的痕跡,比傷還深。
清風徐徐,在九鼎龍潭的一側,風的手指穿過清波漣漣的水面,在一塊無字的斷碑上繚繞,聲音不絕如縷。只要一塊磚石,就能扣開碑沉默的心事。音樂從碑中悠悠傳來,時斷時續,明明滅滅,宮商角徵羽,頃刻之間,撲面而來,覆蓋清波瀲滟的水面。
【西山紅葉-西山】
在今天的束河,秋天剛到,天空中那些鷹就開始無拘無束地在飛了,西山上滿樹的葉子也仿佛像染過朱砂一樣,變得鮮艷欲滴,將漫山遍野妝點得一片鮮紅,如同被秋天親手打扮得楚楚動人的,整裝待嫁的新娘,然后等到大地都被那些金黃的草啊,花啊,落葉啊鋪上一層厚厚的地毯,人踩的上面柔柔軟軟的,發出“沙~沙~”的聲音,似乎就在一夜之間,秋天就把她親手打扮的紅裝楚楚的新娘嫁到了人間,一座西山,一下子就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變成了一片紅葉連天的世界了。想用一個詞來表達:紅顏。
【石蓮夜讀—石蓮寺】
束河西山的南邊就是松云村,后邊有石蓮山,山上有個山洞,像老虎張開的大嘴,為了震住老虎的威風,當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個寺廟,叫石蓮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鐵鏈拴著的。盡管石蓮寺并不大,但還是吸引了成群結隊的當地納西族、漢族群眾到這里燒香添燈油,一時間,石蓮寺內香火鼎盛,香煙繚繞,梵音不絕,寺內燈火輝煌,徹夜不熄。
當地的一些讀書人由于家境清白,更舍不得點著油燈徹夜苦讀,于是,在夜闌人靜后,悄悄帶上書本,上石蓮山,借著石蓮寺內的燈火,與書為伴,與神靈共享燈火,苦苦攻讀,直到天亮,才匆匆離去,以免被那些早起的添燈油的香客撞見。民國時期曾經辦過夜校,因讀書人圍火夜讀,成了一道風景,叫做“石蓮夜讀”,列入束河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