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后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人體胃腸道才可消化吸收。生雞蛋有特殊的腥味,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三、炒雞蛋放味精破壞鮮味
雞蛋中含有氯化鈉和大量的谷氨酸,這兩種成分加熱后天生谷氨酸鈉,有純正的鮮味。味精的主要成分也是谷氨酸鈉,炒雞蛋時假如放進味精,會影響雞蛋本身合成谷氨酸鈉,不但破壞雞蛋的鮮味,對菜肴起不到增加鮮味的作用。
四、吃煮老的雞蛋影響吸收
雞蛋煮老未必更好,因為一項研究文獻表明,雞蛋煮老后會增加營養素的損失和脂肪的氧化。研究發現,煮老的蛋和炒雞蛋相比,其維生素E的損失要大16%,而且脂肪氧化程度要高30.4%。研究者還發現,對于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雞蛋來說,烹調會增加其脂肪氧化程度3-9倍之多。雞蛋煮得時間過長,蛋黃表面會形成灰綠色硫化亞鐵層,很難被人體吸收。蛋白質老化會變硬變韌,雞蛋會變得很硬,既不好吃,又影響消化吸收。
煮蛋小貼士:把雞蛋放冷水中,大火煮開之后,馬上轉小火,四五分鐘之后把火關掉,用余熱把雞蛋燜熟。這樣煮出來的雞蛋,蛋清柔嫩,蛋黃滋潤,吃起來就美味多了。
五、雞蛋與糖同煮導致血液凝固
因為在長期加熱的條件下,雞蛋中的氨基酸與糖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結果生成一種叫糖基賴氨酸的化合物,破壞了雞蛋中對人體十分有益的氨基酸成分。所產生的化合物不僅不容易被人體所吸收,還帶有毒性,而且這種物質有凝血作用,進進人體后會造成危害。
如需在煮雞蛋中加糖,應該等稍涼后放進攪拌,味道不減。
六、熟雞蛋用冷水浸后存放易變質
一些人常將煮熟的雞蛋浸在冷水里,利用蛋殼和蛋白的熱膨脹系數不同,使蛋殼輕易剝落,但這種做法不衛生。
其實新鮮雞蛋外表有一層保護膜,可以令蛋內的水分不易揮發,也有防止微生物侵進。當雞蛋煮熟后,蛋殼上的薄膜會被破壞掉,令蛋內氣腔的一些氣體逸出,此時雞蛋置于冷水內會負氣腔內溫度驟降并呈負壓,冷水和微生物可通過蛋殼和殼內雙層膜上的氣孔進進蛋內,存放時會更易變質。
結語:雞蛋在食用上有一定的注意事項,我們必須要注意食用不當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注意雞蛋不要與豆漿一起食用,易降低營養吸收能力,雞蛋健康的食用法就是白煮,其營養價值保存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