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生下的小孩由于身體中的各個器官還沒完全發育好,所以容易生病比如說呼吸道感染等癥狀,那么你知道呼吸道感染癥狀,敬請收看本期的飲食養生匯聽聽李鳳英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全國圍產新生兒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鳳英,講呼吸道感染癥狀。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呼吸道感染癥狀
1、三個月以下嬰兒:
發熱輕微或無發熱。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癥狀較突出。如哭鬧不安、張口呼吸、吸吮困難、拒奶、有時伴有嘔吐及腹瀉。
2、嬰幼患兒:
(1)全身毒癥狀較重,病初突然高熱39.5-40℃,持續1-2天,個別達數日,部分患高熱同時伴有驚厥;
(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癥狀較重;
(3)常伴有拒食、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癥狀;
(4)體檢除發現咽部充血外無其他異常體征。
3、三歲以上患兒
多不發熱或低熱,個別亦有高熱,伴畏寒、頭痛、全身酸困、食欲減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癥狀明顯,鼻塞、流涕、噴嚏,聲音嘶啞及咽炎等。部分患兒可合并臍周及右下腹疼痛,這種腹痛可能與腸蠕動增強、腸系膜淋巴結炎及腸蛔蟲騷動等有關。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的是喉以下的部位,包括氣管、支氣管、肺,常見的疾病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具體癥狀主要表現為劇烈咳嗽、多痰、喘、出氣困難、X光胸透檢查表現為紋理粗以及肺內有斑片狀的陰影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李鳳英
女,主任醫師,1956年7月出生。現任全國圍產新生兒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1975年畢業于武漢醫學院,長期從事新生兒專業,至今科研成果共獲國際、省科技進步獎五項,其中全國大型協作課題“新生兒死亡風險評估方法研究”達國內先進水平,并獲省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衛生部合作項目“中國農村新生兒寒冷損傷的流調監測及預防”達國際領先水平,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中華兒科雜志》、《中華婦產科雜志》等雜志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參加編寫出版《新生兒急救醫學》、《實用新生兒學》、《新生兒藥物學》、《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學》、《新生兒衛生詞條》等專著。
呼吸道感染怎么辦之對癥處理
1.降溫
39℃以上高熱可采用下列降溫措施
(1)物理降溫 頭、頸部冷敷,35-50%酒精擦浴大血管走行部位,30-32℃溫鹽水灌腸(嬰幼兒100-200 ml,兒童300-500ml)。
(2)藥物降溫:APC每次5-10 mgkg,必要時肌注安痛定或諾靜滴鼻液滴鼻。
2.止驚及鎮靜
驚厥及煩躁不安給機體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如呼吸、循環功能的改變,大量能量及氧的消耗,故須及時處理。
(1)安定每次0.3 mgkg 靜注 20-30分鐘后可重復注射.
(2)魯米那納每次0.005-0.008 kg 肌注。
(3)水化氯醛每次60 mgkg灌腸。
(4)冬非合劑 冬眠靈、非那更每次各0.5-1 mgkg,6小時一次,可用2-3次。優點是解除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減低腦耗氧量。
3.鼻塞
先清除鼻腔分泌物,用0.5%呋麻合劑于睡前或奶前10-15分鐘滴鼻,1-2滴次,連用2-3天或用新可麻合劑滴鼻,用法同前。
4.咳嗽
一般不用鎮咳藥,常用祛痰止咳藥物。
(1)必嗽平 0.7mlkg/日 分2-3次口服。
(2)10%氯化銨合劑 1ml 次歲 3次日,或0.1-0.2mlkg次用于痰粘稠而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