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和堿也是我們身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營養元素,那么你知道如何保持酸堿平衡么?今天我們請來了王興國做客萬家燈火養生給我們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遼寧省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營養學會副秘書長王興國,講如何保持酸堿平衡。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保持酸堿平衡
人體的酸堿平衡
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80%屬于堿性,20%屬于酸性。二者有機地結合,將人體的酸堿度維持在一個適宜的水平上。
在自然健康的狀況下,我們的身體通常呈現弱堿性,也就是說,血液的酸堿度(PH值)通常維持在7.4左右(中性為7,>7為堿性,<7為酸性)。
維持酸堿度的物質基礎是酸堿性食物的合理搭配。當膳食的酸堿度偏弱堿性時,可使機體處于弱堿狀態,非常有利于體內各種生理和生化反應的進行,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而徹底,不易在體內累積。相反,若攝取過多的酸性食物,導致體內環境特別是血液由弱堿性轉變成為酸性時,會衍生各種疾病,導致部分器官功能的減退,甚至衰竭。
食物的酸堿平衡
說到酸性食物,通常人們會認為帶酸味的食物就是酸性的,其實不然。人體的消化與吸收,好似一種緩慢的燃燒過程。食物在經歷這一“燃燒”過程后所剩的“灰燼”,也就是代謝產物,決定了它的酸堿性。
凡食物中所含的氯、硫、磷元素較多,其在體內終代謝產物是呈酸性的,即為酸性食物。這類食物主要包括畜、禽肉類、魚蝦類、蛋類、谷類以及硬果中的花生、核桃、榛子等,它們從味道上可都不是帶酸味的。
凡食物中所含的鈣、鉀、鎂等元素的總量較多,其在體內的終代謝產物是呈堿性的,即為堿性食物。這類食物包括各種蔬菜、水果、豆類、奶類以及硬果中的杏仁、栗子等。而山楂、西紅柿、柑橘,甚至醋等酸味食物都是典型的堿性食物,沒想到吧。
還有部分食物既非酸性也非堿性,如烹調油、黃油、淀粉等,被稱為中性食物。
四條把握“酸堿關”
為保持好膳食酸堿平衡,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食物多樣化,每日攝入食物種類應包括主食、奶制品、蛋類、瘦肉、蔬菜、水果、豆類、油脂和硬果等。過分偏葷或過分偏素,都于健康不利;
2.每日應保持1斤(生重)蔬菜、1個水果、1兩豆類制品,以保持機體弱堿性;
3.每日瘦肉不超過3兩,雞蛋1個,鮮牛奶250毫升(1袋)。
4. 盡量不吃油炸食物、肥膩食物、動物內臟。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興國
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主任醫師。原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就職,2010年3月調入大連市中心醫院?,F為遼寧省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營養學會副秘書長。
1988年考入廣州中山醫科大學(現中山大學)醫學營養學系,師從營養學家何志謙教授。1993畢業后從事臨床營養工作至今。在完成住院病人營養配餐、臨床營養支持、營養門診咨詢、臨床營養學教學、公共營養師培訓等業務工作的同時,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與各個媒體合作,開展營養宣傳教育工作。近年來,出版飲食營養保健類著作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科普文章數百篇,科普講座百余場。2008年搜狐的博客“營養師王興國的觀點”被評為“搜狐十大健康衛士”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