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非常的廣泛,那么你知道如何來治療嗎?今天我們請來了胡大一做客飲食養生匯給你們講解心腦血管。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胡大一,講心腦血管。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心腦血管
主要原因
心腦血管疾病主要原因就是血管壁平滑肌細胞非正常代謝造成的,血管組織和人體的其他組織在一定周期內完成新陳代謝的過程,但是由于新的細胞組織不能正常的形成,使血管壁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就容易產生炎癥血管收縮不暢,就像是一條破爛不堪的舊管道,隨時都有阻塞或破裂的可能。血管是血液流通的重要通道,同時它也受神經系統的支配,因此神經系統不正常也能夠導致供血的紊亂。
次要原因
再者由于長時間飲食習慣問題,飲食中脂類過多,醇類過多。同時又沒有合理的運動促進脂類醇類的代謝,導致體內脂類醇類物質逐漸增多;加上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分泌抗氧化物酶(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力減低,導致體內自由基水平升高,使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氧化后沉積在血管壁,久之使毛細血管堵塞,隨著時間的推移,脂類醇類物質容易和體內游離的礦物質離子結合,形成血栓,產生心腦血管疾病。
本期嘉賓介紹
胡大一
隨母姓)男,河南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現任同濟大學醫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心內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主任委員,及國內外重要學術團體委員,并擔任《中國醫藥導刊》主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中國介入雜志》等多種國內外雜志副主編、編委。
榮譽獲獎獲多項國家級、省部市級科技進步獎,“國人長QT綜合征的臨床特征、發病機制與治療方法研究”獲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叁等獎。獲2001年“吳階平、揚森”獎醫學一等獎,2000年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1998年北京市先進科普工作者獎、2005年獲“聯合國國際科學與和平周貢獻獎”、2006年獲“中國醫師獎”,2008年獲“健康奧運 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動”優秀工作者。醫學科普圖書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心腦血管疾病的癥狀
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癥狀(包括心絞痛、心肌梗塞):
胸悶、心悸不寧、心慌氣短;心率不齊;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區疼痛;氣緊、暈厥、虛弱、噯氣;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
更甚;舌質紫暗、脈沉弦為主癥的冠心病心絞痛、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上腹痛、惡心、嘔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
腦血管疾病,如缺血性腦中風的癥狀(包括腦血栓、腦栓塞等):
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失語。或者交叉性癱瘓、交叉性感覺障礙、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顫、吞咽困難、共濟失調、眩暈等。
肢體無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覺障礙;單側肢體運動不靈活;語言障礙,說話不利索;記憶力下降;看物體突然不清楚;
眼球轉動不靈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調,站立不穩;意識障礙;頭痛或者惡心嘔吐;頭暈、耳鳴。
心腦血管飲食注意事項
葷素菜合理搭配
以新鮮蔬菜為主膳食中的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腦、豬肝、皮蛋、魚子、蟹黃、魷魚、奶油等,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多量攝入會導致血膽固醇增加,促使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而植物性油脂含有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冠心病的作用。有數據提示,通過嚴格控制飲食中動物脂肪的攝入總量,降低飽和脂肪比例,增加不飽和脂肪的成分,可使血清膽固醇降低約10%,甘油三脂降低30%。
少吃多餐
控制好進食量人體的熱量主要來源于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質多存在于動物類食物如瘦肉、魚蝦、禽類、蛋類、乳類等,植物性食品如豆類及豆制品中含量也很高。脂肪多存在于食用油及肥肉中。碳水化合物多存在于谷類及根莖類蔬菜中。如放縱食欲,進食量超過了身體的熱量需要,就會轉化為脂肪積存體內,使人發胖,血脂增高,致生動脈硬化。中醫格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說的是經常飽食,會損傷胃腸功能,導致胃腸病的發生。還應看到,長期的飲食過量,體內的脂肪過剩,會使血脂增高,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因此要根據體重的不同,控制進食量。超體重者一定要減低熱量。據推算,50克富強面粉或大米可產生熱量175千卡,如果每天食用0.4千克,則可產生熱量1400千卡,再加上適量的肉食、豆類制豆、蔬菜等副食,差不多夠一天的熱量。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