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多發于老年人的身上,稍有一個不注意就會造成骨折等,那么你知道骨質疏松癥狀嗎?敬請收看本期的飲食養生匯聽聽林進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北京協和醫院骨科副主任林進,講骨質疏松癥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骨質疏松癥狀
臨床表現
1、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常見的癥狀,以腰背痛多見,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后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2、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后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松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松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3、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松癥常見和嚴重的并發癥。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后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癥狀。
治療三大誤區
誤區一:補鈣能治好:
許多老年人錯誤地認為,人老了,骨頭脆了,所以要吃鈣片來防治骨質疏松。其實不是這么回事。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代謝性骨骼疾病,是人體衰老的表現。女性在絕經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歲一般都會出現骨質疏松。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一般在30~35歲達到一生中所獲得的高骨量,稱為峰值骨量。此后骨質就開始丟失。由此可見,要想老來骨頭硬朗,就得在35歲之前打好基礎。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補鈣并不能逆轉骨量減少的趨勢,也不可能治愈骨質疏松。
誤區二:不辯病因:
骨質疏松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和繼發性的骨質疏松。針對不同類型的骨質疏松,治療手段也不一樣,千萬不能不加區分,一律補鈣,否則會出現并發癥。繼發性的骨質疏松,如鈣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骨質疏松,補充鈣劑就非常有效;而對于原發性的骨質疏松就不能依靠補鈣來治療。絕大多數老年人發生的骨質疏松屬于原發性骨質疏松,這類老年人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盲目補鈣沒什么作用。
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什么有效手段能治愈骨質疏松,能做到的只是預防和減緩。像某些廣告上宣傳的那樣,吃了某種補鈣制劑,就能治愈骨質疏松,這是沒有道理的。
誤區三:補鈣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誤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并不能變成骨骼,如果血液中鈣含量過高。可導致高鈣血癥,并會引起并發癥,如腎結石、血管鈣化等,危害老人健康。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林進
男,主任醫師,教授,科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在骨科常見、多發疾病及疑難、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而獨到的臨床經驗。重點:各種膝、髖、踝、肘、肩及小關節疾病——畸形矯正、關節置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