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在養生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運用,中醫養生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科學。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洗澡也是很有講究的,要分時間段的。那么你知道有哪些時間段不宜洗澡呢?中醫養生之道又有哪些呢?下面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中醫養生
洗澡分時段 六個時間段不宜洗澡
1、酒后>>>中醫養生 神秘駐顏術助你永不老
酒精會抑制肝臟功能活動,阻礙糖原的釋放。而洗澡時,人體內的葡萄糖消耗會增多。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時補充,容易發生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嚴重時還可能發生低血糖昏迷。
2、飽餐后
飽餐后洗澡,全身皮表血管被熱水刺激而擴張,較多的血液流向體表,腹腔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會影響消化吸收,引起低血糖,甚至虛脫、昏倒。
3、饑餓時
人在饑餓的情況,血糖水平低,無法保證洗澡時所需要的熱量消耗,所以,饑餓時洗澡容易出現頭昏眼花、甚至休克等癥狀。
4、發燒時
當人的體溫上升到38℃時,身體的熱量消耗可增加20%,身體比較虛弱,此時洗澡容易發生意外。
5、血壓過低時
因為洗澡時水溫較高,可使人的血管擴張,低血壓的人容易出現腦供血不足,發生虛脫。
6、勞動后
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后,均應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則容易引起心臟、腦部供血不足,甚至發生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