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刀大家都有聽說過嗎?它很像針,但它的未端有點像刀,從形狀上來說還真是針與刀的結合體,如今的針刀應用很廣泛,幾乎骨關節上的問題用它都可以解決,小針刀療法都可以治療哪些具體的病癥呢?它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五六點聽葛恒君老師講小針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臨床應用
1、頸椎病:取穴:痛點為主穴。陽明經頭痛配合谷、內庭穴;少陽經頭痛配足臨泣、風池穴;太陽經頭痛配昆侖、后溪穴。
方法:用直刺法。輕輕縱剝1-2次即可,可配合局部推拿以增強療效。
2、腰椎間盤脫出癥:取穴:椎間隙壓痛點(椎間關節處),小腿麻木區中點或承山穴。
方法:腰部在痛點中心進針刀,針刀尖到達椎間小關節韌帶周圍組織時進行疏通剝離3-4次,出針刀;小腿部位用直刺縱向剝離法即可。
3、慢性腰肌勞損:取穴:腰部壓痛點(腎俞)。
方法:同前。可配合拔火罐以加強刺激。
4、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取穴:壓痛明顯處。
方法:以小針刀刀口線和人體縱軸線平行刺入,當刀口接觸骨面時,用橫行剝離法,感覺肌肉和骨面之間有松動感時即可出針。一般1次即愈,不愈者隔5天后再行第二次。
5、肱骨外上踝炎(網球肘) :取穴:找出壓痛明顯處。
方法:使小針刀刀口線和伸腕肌走向平行刺入肱骨外上髁皮下,先用縱行疏通剝離法,向后再用切開剝離法,感覺銳邊已刮平,再用橫行刮剝法,再疏通一下伸腕肌,伸指總肌,旋后肌肌腱,出針刀,進行包扎。再曲屈肘關節2-4次,一般1、2次可愈,每次間隔5天。
6、屈指肌腱狹窄性腱鞘炎(彈響指):取穴:局部痛點。
方法:用縱向鏟剝法。
7、足跟痛(足跟骨刺):取穴:骨刺尖部(壓痛明顯處)。
方法:患者仰臥于治療床上,將足放穩,找出明顯的壓痛點,常規消毒后,針刀口線和縱軸垂直,針體和足跟呈60°角,深度直達骨刺尖部,作橫行切開剝離和鏟削剝離,3-4次即可出針刀,如1次未愈,隔5-7天后可做第二次。
小針刀的缺點和副作用:
1、病情容易反復發作,病人的習慣性生活、走路姿式、工作姿式等造成復發;手術解除了局部粘連,但術后創面因缺乏局部運動而造成粘連;局部再次遭受風、寒、濕邪的侵襲所致。因此,生活起居尤當特別注意。
2、 由于小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下進行操作治療,如果對人體解剖特別是局部解剖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
3、選穴必須要準確,即選擇阿是穴作為治療點的一定要找準痛點的中心進針,進針時保持垂直(非痛點取穴可以靈活選擇進針方式),如偏斜進針易在深部錯離病變部位,易損傷非病變組織。
4、術后容易出血粘連。
5、小針刀治療的價格相當昂貴,一般在一千到三千元。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陜西省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葛恒君 男,1960年生于江蘇沭陽,副主任醫師,畢業于南京中醫學院。北京針刀醫院、北京匯康國立中醫院、北京世華針刀中醫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針刀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英國醫學院自然醫學及天然藥物研究中心客座課題教授,中國科學院世協中國醫學非藥物療法委員會委員,世界醫藥研究中心中華中醫骨傷學會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