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的根本目的是讓自己活的更健康更長壽,但現在有很多養生誤區會引導你走向錯誤的養生方法。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三間”養生法,何為三間養生法,直白的說就是在三種不同的時間內養生,這三間養生法對養生有什么功效?不同之處又在哪里呢?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五六點聽孔令謙老師講二間養生法。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一天之中,適宜養生的時間是“三間”,即晨間、午間、晚間。有人把這“三間”稱之為養生的“焦點時刻”,實際這是寓養生于日常生活,易于常年堅持的科學的生活方式。根據我十年退休生活的體會:晨間,突出一個“練”字。每日5點醒來,不忙于起床,而是先做一套自編的床上保健操,疏通全身血氣,約15-20分鐘。起床梳洗后喝一大杯涼白開水,少吃點主食,即投入晨練。早點粗細糧主食加牛奶、雞蛋,八成飽,有利于第二天大便。
午間,突出一個“休”字。吃九成飽,睡1小時左右,之后吃水果,即投入下午的活動。
晚間,突出一個“松”字。晚間是一天中富余暇的時間。這時,全家人團聚是家庭生活的黃金時刻,充滿溫馨,富有情趣,過得輕松、愉快,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晚餐七、八成飽,葷素、粗細、干稀搭配,講究營養。之后,“散步詠涼天”,約半小時,回來邊看《新聞聯播》,邊用溫水泡腳,9時以后入睡。
“三間”養生生活化,使日常起居作息順應人體的生物鐘,這有利于身體健康和長壽
人到了老年,大的心愿就是健康長壽,有個幸福的晚年,多享受幾年生活的樂趣。要實現這一理想,就得注意養生,我想:一天之中,哪些時間適宜養生?重點應該是晨間、午間和晚間,有人稱之為養生的“焦點時刻”。
晨間養生
1,早起 我國古代養生家都主張晨間應早起床,甚至有人提出越早越好。但根據現代生活夜間普遍晚睡的特點,為保障充足的睡眠,不宜起得過早,一般以6小時以上為宜。夜間能在10時以前就寢的中老年人,可以提前到5時左右起床。
2, 緩起 早晨起床不宜過急,不宜匆匆忙忙的穿衣、洗漱;狼吞虎咽地吃早餐,風風火火走出家門趕去上班。這種過快節奏會使安睡一夜的身體難以適應,影響體內各重要器官和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正常調節功能。久之,會引起循環、消化系統功能紊亂甚至會導致多種疾病。但是,早起后,節奏也不能總是慢騰騰、懶洋法地強打精神。正確的做法是,早晨醒后可躺一躺再起來,逐漸加快節奏,由緩至快,做好應付繁重任務的軀體和心理準備。
3,吐故納新 睡眠時全身各個組織系統活動減慢,體內一些代謝廢物未能及時排出體外。因此,晨間第一件事應該吐故納新,即養成先大.小便的良好習慣。起床后要立即開窗換氣,將室內的“污穢之氣”盡快地排出去,換之室外的新鮮空氣。同時,應該飲一杯白開水。
4,室外活動 這是晨間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早晨應該走出家門,到附近空氣新鮮、潔凈的地方,如公園、林邊、廣場、河邊等處,呼吸新鮮空氣,進一步地“吐故納新”,同時進行適宜的健身活動。原則是量力而行,適可而止,至少半小時尤其是中老年人,運動更不能劇烈或時間持續過久。
5,用好早餐 早餐不僅要吃,而且要吃得好一些,以滿足上午繁重的工作或學習之需要。
午間養生
午間養生的重點應突出一個休字。有人主張,午飯應該吃得豐盛、齊全一些。午飯后,不管多么忙或時間怎樣短,都應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有條件的好能睡一會兒,哪怕是打個盹也好。
晚間養生
晚間是“養生三間”中的重點,應該突出輕松愉快這四個字。
1,用好晚餐 晚餐是夜生活的序曲,晚餐應該盡量滿足全家人的需要,使每個人都能吃上比較可口的飯菜,葷素搭配,講究營養,吃得齊全、合理。不過老年人和心血管病患者,晚餐盡可能少吃肥膩和富含膽固醇食物,多吃素食。還要注意在餐桌上不要講不愉快的話題,不要責怪孩子,以免影響進餐情緒。
2,夜生活不宜單調 不要總困坐在電視機前一看就是三四個小時,也可走出家門到幽靜的地方去散步、談心;或是到朋友家去做客、聊天、拉家常;或是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如聽音樂、彈琴、唱卡拉ok.......使夜生活豐富多彩。
3,就寢時間不宜過晚 晚上活動好不要超過10一11時,以免影響晚間睡眠。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陜西省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孔令謙 四大名醫孔伯華嫡孫,中醫孔少華之子,孔醫堂董事長,孔伯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醫學者。研習太極與養生之道20余年,并根據中醫學理論及孔門醫學特點對養生進行系統研究,提出三線、四則、五法養生防治體系模式。是國內外眾多養生健康雜志專欄作家,《著有《孔伯華及傳人醫案》、《孔伯華中醫世家醫學傳習錄》、《孔少華臨床經驗集》、《孔少華臨證經驗纂要》等著作,并組織重刊了《傳染病八種證治析疑》等大型叢書主編。并受邀在全國舉辦過多次養生保健講座,廣受好評.鳳凰衛視中文臺也曾對其進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