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是否和睦不僅關系著當事人的心理健康還關系著你身邊的人與事,其實是家里有小孩的人,這可能會對他的成長過程起的決定性的作用,孩子的不良習慣幾乎都是由父母決定著。孩子的教育問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大智慧聽邸曉蘭老師講從“心”開始打開心病的“家鎖”。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思維能力是人的一種精神活動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培養孩子廣闊、靈活、敏捷的思維能力,對開拓孩子的智慧極為重要。
思維能力就是一個人進行思維分析的能力。思維水平的高低,反映一個人的智力活動水平高低。它從不同方面表現出來。年齡小的孩子遇到疑難問題,總希望家長給他答案。有些家長就真的把答案告訴給孩子,雖然當時解決了問題,但從長遠來說,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沒有好處。家長經常這樣做,孩子必然依賴家長,而不會自己去尋找答案,也無法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高明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會告訴孩子尋找解答的方法,也就是啟發孩子,一個問題應該怎樣去想、去分析,怎樣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怎樣看書,怎樣查參考資料等。當孩子自己得出答案時,他會獲得成就感,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張太太的女兒梅梅今年4歲,剛剛上幼兒園。張太太和丈夫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別重視,梅梅3歲的時候就能背誦一些唐詩和簡單的英文短語了,大家都夸梅梅是個聰明的孩子。可張太太發現,梅梅的思維能力不太令人滿意。比如每天吃飯之前梅梅都搶著幫助媽媽拿碗筷,可她每次都要拿一大把的筷子,因為她算不出來她和爸爸媽媽三個人要用幾根筷子。還有,梅梅經常分不清方向,甚至連左和右都分不清楚。她在給爸爸媽媽描述一個地點的時候通常方向和位置都說得特別混亂,所以梅梅經常就干脆把有關方向和位罝的話省略掉。
認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張太太就經常想辦法讓梅梅正視有關思維的問題,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梅梅再拿碗筷的時候張太太就會先問梅梅:“梅梅,咱們家有幾個人吃飯呀?”梅梅回答說:“三個,我和爸爸還有媽媽。可是要用好多筷子啊,媽媽,我多拿一些就好了。”張太太這時候會蹲下來,提示女兒說:“告訴媽媽,我們吃飯的時候,一個人要用幾根筷子?”“兩根。”“那梅梅用兩根,爸爸用兩根,媽媽也用兩根,我們一共要用幾根?”梅梅擺動著自己的小手,算了半天說:“我用兩個,加上媽媽的兩個是四個,再加上爸爸的兩個呢……五個……是六個,是嗎,媽媽?”“對了,梅梅真聰明,以后要記住啊!”后來梅梅再拿筷子的時候還是會忘記要拿幾根,于是張女士就不厭其煩地和孩子一起算數。對于方向的問題,張女士經常問梅梅一些問題,比如“咱家的窗戶朝哪邊開”、“游樂場在小區的什么地方”、“梅梅的哪只鞋子壞了”。孩子分不清的時候張女士就指著太陽說:“你知道太陽從哪個方向升起、向哪個方向落下嗎?”“太陽東升西落,我們兒歌里唱的。”梅梅說。張女士又說:“那么每天早上你起床的時候,太陽是不是就在咱們家的窗戶那個方向?你還說過晃你的眼晴呢!那么窗戶是朝著哪個方向的?”“哦,是東邊,是嗎,媽媽?那咱們家的門就是朝著西邊了,對吧,媽媽?”梅梅因為自己知道了方向而顯得很高興。張女士也高興地說:“我女兒真聰明,以后說話再不許故意省略方向了哦!說一個地方要先說它的方向,好嗎?”
看著女兒開心的樣子,張女士明白了,其實孩子都不笨,只是大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樣罷了。
孩子的思維能力是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鍛煉形成的。家長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要持之以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提高孩子的感知力和觀察力。人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積累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因此,努力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不斷引導孩子去觀察、去認識、去思考、去體會,這樣可擴大孩子的印象范圍,使之容易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概括,以發展思維能力。
第二,鼓勵孩子積極思考。要善于給孩子提出些小問題,讓他積極運用已有的感知經驗去獨立思考和找答案。在孩子思考問題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啟發孩子的思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鍛煉和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第三,鍛煉孩子勇于探索的精神。孩子好奇心比較強,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見到新鮮的東西就要問一問、看一看、拆一拆,這是孩子喜歡探究和求知欲旺盛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隨意禁止甚至斥責孩子,以免挫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而是應當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培養他從小愛科學、勤動手、肯鉆研的好習慣,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
第四,讓孩子暢所欲言。要支持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即使是錯誤的也應讓孩子說完,然后適時而又恰當地給予指導,在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思維比較活躍,分析問題也比較透徹。相反,在家長“專制”的氣氛下成長的孩子,往往顯得思維呆板,不敢暢所欲言,也提不出自己的觀點,而是看家長的臉色行事,容易受家長的暗示而改變主意,或者動搖于各種意見之間,或是盲從、隨大流,這就影響了孩子獨立性思維的發展。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關鍵在于家長怎樣充分地調動孩子的主觀積極性,把對思維能力的鍛煉當做一種日常生活習慣。受多種因索制約,不同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思維能力相差很大。家長能注意有效地培養、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將會使孩子一生受益。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邸曉蘭,女,主任醫師,北京回龍觀醫院教學科主任兼性心理門診主任、藥理研究基地精神科主要研究人。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委員,中國性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性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北京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性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科研成果鑒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醫療事故技術監督專家庫專家,北京災后心理危機干預委員會委員,北京醫師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北京職業病鑒定中心專家庫專家。
擅長診治情感性精神障礙(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性心理障礙、酒依賴及各種精神障礙以及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