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餓的時候,地點、食物都不在思考的范圍內,日常在吃東西時有想過你可能把細菌也吃進去了嗎?你知道吃進去的細菌可能會導致某些疾病的發生嗎?在吃東西時我們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進食時小心與菌共舞也要小心病從口入。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大智慧聽金鋒老師講禍從口入。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什么東西臟
1、睡覺前不刷牙
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清除口腔積物,并且有利于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
43%的人承認,她們睡前偶爾忘記刷牙。專家提醒,人在睡眠過程中,唾液分泌量會大大減少,而這些唾液是殺滅細菌的主要力量。所以,偶然的一次不刷牙,也許就會造成口腔細菌趁虛而入,其結果是齲齒及牙周病危險大增。另外,許多研究證實,導致牙周病的細菌同樣會導致你的心臟出現問題。
2、用清水洗澡
每天晚上睡覺前來一個溫水浴(35℃-45℃),能使全身的肌肉、關節松弛,血液循環加快,幫助你安然入睡。調查顯示,近1/3的婦女不是每天洗澡都打浴液,而是用水沖沖而已。專家指出,洗澡打不打浴液,好根據你的出汗情況而定。導致人體發臭的細菌以汗液,特別是腋窩和腹股溝排放的汗液為生。汗多時,光用水沖是洗不干凈的,會導致細菌滯留,滯留的時間越長,人就越“臭”。
3、上廁所后不用肥皂洗手
連小朋友都知道,飯前便后要洗手,但你是否真的洗干凈了呢?調查顯示,只有38%的人如廁后用肥皂洗手、2%的人洗手時間超過10秒鐘。專家表示,當你上完廁所擦拭時,手與大腸桿菌源距離極近,可能造成細菌感染,如果不用肥皂,根本無法完全清除細菌。因此,在上完廁所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洗手,并且用清水沖洗干凈。
4、內褲不是每天都換
女性內衣褲一定要勤洗勤換,但是調查顯示,52%的女性不是每天都換內褲的。微生物學家查爾斯·格巴博士指出,內褲穿一天,上面就會留有約0.1克的糞便,一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1000個寄生蟲包囊和100個蟲卵。這些細菌會附著在手上,如果你不洗手就去揉眼睛甚至拿東西吃,就會因此而染上疾病。
支招:清洗內褲注意事項
1.要用專用的洗滌用品,比如帶殺菌效果的肥皂。
2.內褲不要和其它衣物混在一起洗,以防止細菌交叉感染。
3.用專用的盆,病定期用開水燙盆以殺菌。家庭成員之間不要混用洗衣盆。
4.洗凈的內褲,切忌直接暴曬。應先在陰涼處吹干,再置于陽光下消毒。否則,內褲容易發硬、變形。
5、食物掉了撿起來再吃
40%以上的女性示,她們吃過剛掉在地上就被撿起來的食物。以前也有種叫做“5秒鐘規則”的說法,指落地食物只要在5秒之內撿起食用,就是安全的。研究人員指出,這種說法會對人造成極大的誤導。實驗證明,食物掉到地上后,僅僅兩三秒鐘就會被細菌污染。因此,所有掉在地上的食物,都應該立即扔進垃圾桶。年輕媽媽們在教導小孩時要特別注意這個情況,自己也要做好表率,因為小孩很會模仿。
6、光著腳健身
調查發現,32%的人都是光腳健身的,尤其是在跳健美操或肚皮舞時。專家建議,這時好穿一雙輕便的鞋子。因為健身時腳會大量出汗,潮濕的環境利于細菌滋生,這些細菌會通過別人的腳遺留在地板上,當你的腳踩上去,就可能感染到腳癬(俗稱“香港腳”)或跖疣(一種足底疣)。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金鋒,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于東京大學理學部人類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3年回國后先后供職于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1994年作為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后研究員在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亞洲人群血緣關系。1997年以來兼職于天津、內蒙古、西北等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古代文明中心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學院客座教授,日本JBC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Head Scientist for New Sun Bio Science,Executable Inspector of Quality Assurance International (QAI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