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細菌,人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我要遠離它,因為細菌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但在這里要說的是,細菌也有好壞之分,它可能影響著我們的心情、壽命、健康和容貌都有很大的聯系,細菌到底是種什么東西呢?它對我們的健康有著怎樣的幫助?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大智慧聽金鋒講與菌共舞助你長壽。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病毒和細菌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的區別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述:
1.形態方面
細菌的大小遠比病毒大,通常細菌的大小以微米來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納米來衡量。
細菌的外部形態大多為球狀、桿狀、螺旋狀,并且也因此命名為球菌、桿菌以及螺旋菌。而病毒為多面體結構,為了能達到佳穩定結構,以及佳比表面積,病毒多位一十二面體。
2.結構方面
雖然細菌沒有細胞核只有類似的擬核結構,但是細菌仍具有一定的細胞結構,即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更進一步的,根據細菌細胞壁結構和成分的不同,發展出的革蘭氏染色機制,將細菌分為革蘭氏陰性菌和革蘭氏陽性菌。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細胞結構,它由核衣殼包裹遺傳物質所構成。
3.生存繁殖方面
細菌根據其生存方式可以分為自養性和異樣性,即一部分細菌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藍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將無機物轉化成為有機物質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細菌)方式而達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細菌則和人一樣不能自己合成有機物質供自身的生長繁殖,必須從外界攝取營養來養活自己。病毒就沒細菌那樣能干了,它們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host)體內的形式而存活,當然這并不是說病毒完全不能脫離宿主,它們可以暫時脫離宿主,以休眠體的形式待在外界對于它們而言非常"惡劣"的環境中。
在繁殖時細菌主要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個變兩,兩變四的方式。病毒則必須侵入到宿主體內,利用宿主的合成機制來合成它們自己所需的蛋白質等物質來構建自己的"身體"。
細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脫氧核糖核酸),與蛋白質一樣,是由氨基酸合成的。病毒、細菌在結構與感染的方式不同所產生的。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形態的微生物,它體積小,小到高倍數的光學顯微鏡也看不到,只能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它無細胞器,由基因組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基因組僅含一種類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在感染后的生存方式上,細菌與病毒有很大的區別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在人體內合適的條件下,如各種粘膜上就可能自我繁殖使人致病。
1、細菌:原核生物的一種,主要特點是沒有核膜,其遺傳物質分散在細胞質內一個相對固定的區域內,稱為核區。細菌的外邊包裹著一層細胞壁,一般為多糖聚合而成。
2、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
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有的病毒對人類是有益的,比方說煙草花葉病毒,是使植物煙草葉片感染的一種植物病毒,感染的煙草葉片象繡上了美麗的花紋。這種病毒用來進行轉基因研究,對科學家幫助很大。
細菌也有很多是有益的。如人體大腸內寄生的大腸桿菌,幫助人類分解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可以給人體提供多種維生素。牛、羊等動物能夠消化植物纖維,是因為他們的消化道內寄生了一種細菌,這種細菌可以分解纖維素;要是沒有這種細菌的話牛和羊是沒法吃草的。同時人們依靠細菌生產藥品、食品、飼料、抗生素、味精、調料等。同時細菌也是大自然的分解者,分解動物的糞便、動植物的尸體等。沒有細菌的世界是無法想象的世界,所有的生物將無法生存。
抗生素只能殺滅細菌。比方說青霉素,能破壞細菌細胞壁上的多糖,使細菌的表面暴露,失去了應有的保護作用,細菌也就不能生存了。病毒外部是蛋白質,抗生素對它們是沒有作用的。但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DNA或RNA的復制,使病毒的數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清除剩下的病毒。
人得病的時候發燒,發燒是人體對外界侵入的積極反應.許多人認為發燒就是感冒,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區.通常引起發燒的常見的原因有感冒、腸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四種。這些病很好區別。
使用排除法:
中耳炎,使用鼻子聞耳朵,可能存在臭味。一般兒童容易得,因為小孩的耳道短,容易感染。
腸炎,經常伴隨拉肚子,消化不良等。
呼吸道感染:一般咳嗽,嚴重氣喘。
剩下的一般屬于感冒了。
而發燒分為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
如果是病毒感染那么就要用抗病毒的藥,細菌感染就要用抗生素。不要見發燒了同使用抗生素。這里的生就是指細菌。
病毒比細菌小得多,不在一個數量級別上。
細菌特點:
1:細菌是由真正的細胞構成的。
2:它有自我繁殖的能力。
3:體積在0.2~100微米不等,在顯微鏡下可以被觀察到。
病毒特點
1:不是由細胞構成的,而是由DNA或RNA的一個分子構成的,這個分子被包裹在一個蛋白膜內,因此病毒實質上是一種基因信息。
2:它們不吸收營養、不呼吸、不能靠自身力量繁殖,但它們能在進入生物細胞后增殖(生物細胞包括細菌細胞和人類的細胞)。所以有一些科學家對把病毒歸類為有機生物持懷疑態度。因為有機"生物"就意味著有能力吸收營養,能自身繁殖。
3:病毒要比細菌小千百倍,它們只能在電子顯微鏡下被觀察到。
按照通俗的解釋就是:病毒就是還沒有達到細胞的結構,比細胞小得多。另外病毒因為還沒有達到細胞的結構,所以不能單獨依靠自身力量進行繁殖,只有進入到別的動物的細胞,寄生其中才能法制。病毒很多由簡單的蛋白質構成。
正因為病毒小,是寄存在細胞中,所以很難被殺死,現代人類還沒有很好的治療病毒的方法。所以病毒也是人類的克星。一般采取干擾素,干擾病毒的復制,或者破壞病毒的蛋白質殼。
而對于細菌,人類已經找到了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抗生素。典型的是早期的青霉素。現在叫阿莫西林。
常見的病毒有,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我們也就知道為什么人得了這些病難于醫治的原因了。例如非典中的象皇冠的冠形狀病毒,就是很嚇人的。
而細菌就很多了,人體內凡是和空氣接觸的地方都存在細菌。一般是腔腸的地方。細菌存在有益人體的,也存在有害的,所以不能一概否定。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盡量減少使用抗生素,防止殺死對人體有意的,也是怕有害的產生抗體。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金鋒,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于東京大學理學部人類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93年回國后先后供職于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1994年作為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后研究員在京都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亞洲人群血緣關系。1997年以來兼職于天津、內蒙古、西北等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古代文明中心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學院客座教授,日本JBC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Head Scientist for New Sun Bio Science,Executable Inspector of Quality Assurance International (QAI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