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前進步
先站好無極樁,兩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兩掌分開置于身軀兩側,肘彎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狀。然后,重心左移,體重完全置予左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提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側;接著,身軀微向右旋,右足足掌上翹,足踵向右前方輕輕鏟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后,隨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伴隨重心前移,足掌緩緩落平,右膝前弓,全足踏實,左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右弓步。
上勢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側,體重完全置于右腿,膝蓋對正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接著身軀微向左旋,左足掌上翹,足踵向左前方輕輕鏟出(勁點在足踵,如向前踢物)。足踵著地后,隨即放松,足下似有吸力,足掌落平,全足踏實,左膝前弓,重心前移,右腿自然舒展,胯根前掩裹襠,成左弓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斷地往前行進,動作熟練后,還可隨意左右轉彎或轉圈練習。
兩腿步距以能維持重心穩定(實腿膝和上體不動,虛腳能自由移動)為宜,不必太大;橫距以本人兩胯寬度為宜,不要前后腳落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影響步伐。
行進時,要保持一定水平,不可忽高忽低。待這一前進步法熟練后,可進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當前進之步鏟出,足踵快要著地時,后足用力蹬地,如篙撐船,將身軀水平式地再往前推進一步或半步,然后前足落地踏穩。這種前進步法,自然較前者要難,但熟練后,對增強腰腿功力、隨時維持身體平衡好處很大,應多多練習。
4.后退步
先站好無極樁,兩腿屈膝下蹲,胯根放松,涌泉吸地;兩掌分開置于身軀兩側,肘彎微曲,掌心向下,掌根下塌,如扶物狀。然后,重心左移,體重完全置于左腿,膝蓋對足尖,尾閭垂直與足踵對正,右腿抽胯屈膝,足尖自然下垂,移于左踝里側;接著,右腿向右后側移動,先足尖著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實;落胯屈膝踏穩,重心逐漸移于右腿,尾閭垂直對正足踵,左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內含裹襠,成后坐步。
上勢不停,左腿抽胯提膝,左足自然下垂,移于右踝里側,體重完全置于右腿。接著左腿向左后側移動,先足尖著地,然后足踵里扣,全足落實,落胯屈膝踏穩,重心逐漸移至左腿,尾閭垂直對正足踵,右腿自然舒伸,胯根微微內含裹襠,成后坐步。
如此一步一步不斷地后退,動作熟練后,也可隨意左右斜撤。兩腿步距和橫距等要求同前進步。待這一后退步法熟練后,可進一步提高要求。方法是當后退之步足尖將要著地時,支撐腿用力蹬地,如用篙支岸開船,將身軀水平式地再往后推移一步或半步,然后后退之步再落地踏穩。
以上前進、后退共是四種練法,應堅持多練、練好,有助于走架和推手。
向前上步,抬腿要低,幾乎是擦地而行,出腳勁點在足踵,落足則似踩物;退步略高,要含有“泚勁”,支撐腿要松柔,力量要落到足心涌泉,與地相吸,如同長在地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