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作性睡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發病原因到現在都不得而知,兒童和青少年得這類疾病的幾率會比較高,如果得了發作性睡病,我們應該怎么治療呢,本期做客健康北京的劉嬌艷教授將會給我答案,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發作性睡病
中醫中藥治療
(一) 心脾兩虛
1. 癥狀 嗜睡,睡前多眼花幻影,神疲心悸,面色不華,苔薄白,脈細弱。
2 .治法 補益心脾。
3 .方藥 歸脾湯加減。
若腹脹、脘悶、納差、舌苔膩者,加茯苓、藿香、厚樸以芳香化濕,健脾行氣;睡前眼花幻影較多因心陰不足者,加麥冬、玉竹、北沙參。
(二)脾氣虛弱
1 .癥狀 整日昏昏欲睡,面色萎黃,神倦肢怠,失眠多夢,心悸氣短,健忘易驚,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2 .治法 補益氣血,榮腦醒神。
3 .方藥 養心湯加減
如水飲內停,心悸怔忡者,加豬苓、檳榔、澤瀉;整日昏睡不醒者,加蘇合香、石菖蒲、益智仁以開竅醒神。
(三)腎陽不足
1 .癥狀 嗜睡發作,或昏昏欲寐,腰膝酸軟,畏寒肢冷,陽痿,小便清長,夜尿頻數,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微弱。
2 .治法 溫補腎陽。
3 .方藥 右歸飲加減。
若氣虛血脫等,加人參重用并加白術、黃芪。
(四)髓海不足
1 .癥狀 怠惰嗜睡,腰膝酸軟,頭昏腦鳴,或耳鳴耳聾,神情呆滯,思維遲鈍,精神不濟,記憶力減退,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細弱或細數。
2 .治法 填精補髓,健腦利竅。
3 .方藥 左歸丸加減。
遺精,夢交者,加生牡蠣、金櫻子、芡實、蓮須固腎澀精;潮熱,盜汗,口干者去山茱萸、鹿甲膠,加知母、黃柏滋陰瀉火。
(五)心陽不足
1 .癥狀 嗜臥倦怠,精神萎靡,畏寒肢冷,面色晄白,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2 .治法 溫補心陽,補益心氣。
3 .方藥 桂枝甘草湯合人參益氣湯加減。
畏寒肢冷甚者,去桂枝加肉桂、干姜以補火助陽,溫通經脈;面色蒼白血虛甚者,加阿膠、熟地、枸杞子、何首烏補血。
(六)膽熱痰阻
1 .癥狀 昏困嗜睡, 頭暈目眩,口苦口干,嘔惡,胸脅滿悶,舌紅苔黃,脈弦數。
2 .治法 清膽化痰。
3 .方藥 蒿芩清膽湯加減。
因痰濁內阻,氣逆不降見心下痞硬、噫氣不除者,加旋覆代赭湯以益氣和胃,化痰降氣;若昏睡不醒者可加安宮牛黃丸醒腦開竅。
(七)暑濕傷氣
1 .癥狀 昏困嗜睡,四肢困倦,納呆胸滿,身熱自汗,頭痛,口渴,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苔膩,脈虛。
2 .治法 清暑益氣。
3 .方藥 清暑益氣湯加減。
若暑熱較甚者,加石膏;濕濁甚者見舌苔白膩,去麥冬、知母,加廣藿香、草豆寇。
(八)脾濕肝郁
1 .癥狀 嗜睡頻作,頭腦昏蒙,精神委頓,肢體沉重,倦怠乏力,月經量多,色紫有塊,腰重痛,白帶多,咳吐濁痰,頭暈頭痛,或胃脘嘈雜,神疲面晦,記憶力差,便干溲黃,舌淡紅,苔白厚而膩,脈沉弦。
2 .治法 健脾疏肝,除濕醒腦。
3 .方藥 完帶湯加減。
白帶多者加烏賊骨、芡實、煅牡蠣收澀止帶;咳吐痰濁較多者加法半夏、天南星;頭暈、頭痛重者加菊花、川芎、天麻等。
(九)濕濁困脾
1 .癥狀 嗜睡頻作,頭腦昏蒙,精神委頓;肢體沉重,倦怠乏力,胸悶痞滿,口膩納呆,舌質淡,舌苔白厚而膩,脈濡緩或滑。
2 .治法 健脾祛濕,開竅醒神。
3 .方藥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若濕痰偏盛,舌苔白滑者,加澤瀉、桂枝利濕化飲;若肝陽偏亢者,加鉤藤、珍珠母、代赭石息風潛陽。
(十)瘀血阻滯
1 .癥狀 嗜睡發作,遷延日久,神疲乏力,頭腦昏沉,記憶力減退,時有頭痛,失眠多夢,舌質紫暗,常有瘀點或瘀斑,脈細澀無力。
2 .治法 行氣活血,開竅利腦。
3 .方藥 通竅活血湯加減。
若頭痛甚者加葛根、延胡索等;夾瘀血抽搐者加僵蠶、全蝎、蜈蚣。
本期嘉賓介紹
劉艷嬌,中醫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心理科(睡眠醫學科)主任醫師,的中醫睡眠醫學專家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