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遠遠大于心梗,一旦發作幾乎是死亡,那么生活有哪些疾病或原因易引發心肌梗死呢?我們要怎樣預防心肌梗死呢?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北京聽霍勇老師講生活中如何謹防心臟罷工與注意事項。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可出現心力衰竭、休克、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心律失常、心臟破裂、心室室壁瘤、血栓形成與栓塞、梗死后綜合征、梗死延展等并發癥。下面分別進行介紹:
1.心力衰竭 是急性心梗常見而重要的并發癥之一。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為20%~40%,住院期總的病死率在10%~17%。可見急性左心衰、急性右心衰。自推廣應用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急性左心衰的發生率已逐漸減少,占心肌梗死患者的10%~20%。19:43:56
2.休克 心源性休克系指直接由心室泵功能損害而導致的休克綜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中嚴重的并發癥。AMI時由于喪失大塊具有收縮功能的心肌而引起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排血供能顯著降低,可并發心源性休克。國外文獻報道,急性心肌梗死并發心源性休克的發生率為6%~8%。近些年來,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中,由于可及時發現致命性心律失常并給予有效的治療,死于心律失常者大大減少,心泵衰竭已成為重要的死亡原因。
3.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 乳頭肌功能失調或斷裂總發生率可高達50%,但乳頭肌整體斷裂極少見,這主要因為乳頭肌的血液供應差,常有慢性缺血小梗死灶,存在較多的纖維瘢痕,故不易發生完全斷裂。多數發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內。
4.心律失常 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各種并發癥中,以心律失常發生率高。按起病后3天監測結果,發生率高達90%以上,多發生于起病24h內。室性心律失常多見,尤以左冠狀動脈前降支病變為突出。竇性心動過緩、房室傳導阻滯在下壁或老年AMI時發生率高。
5.心臟破裂 心臟破裂常發生于心室游離壁,其次是室間隔穿孔,而乳頭肌斷裂極少見。在AMI患者中發生心室游離壁破裂同時并發室間隔穿孔或乳頭肌斷裂情況非常罕見。心臟破裂是AMI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室游離壁破裂是心臟破裂中常見的一種,約占心臟破裂的90%。常見于AMI發病后5天內,尤以第1天內為多見。常發生于初次急性透壁心肌梗死,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
6.心室室壁瘤 心室室壁瘤是ST段抬高性AMI中較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室壁瘤見于12%~15%的AMI存活的患者。近年來,隨著對心血管檢查技術的飛速發展,如無創二維超聲心動圖、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成像術及有創性左心室造影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對心肌梗死并發室壁瘤的臨床檢出率。其發生率因檢查方法的不同而異,從3.5%~38%差別較大。心室室壁瘤就是梗死區壞死的心室壁呈瘤樣的向外膨出,在心臟收縮期更為明顯。
7.血栓形成與栓塞 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并發癥之一,主要指左心室附壁血栓。血栓在Q波性心肌梗死中,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的患者中常常發生。未用抗凝療法的AMI患者中約20%有附壁血栓。前壁心肌梗死的血栓發生率高至40%,累及左心室心尖部的大面積心肌梗死患者血栓發生率高達60%。據多個研究資料顯示有附壁血栓形成的患者,其體循環栓塞的幾率為4%~6%。栓塞常見的部位是腦血管和肢體血管。
8.梗死后綜合征 梗死后綜合征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種少見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4%。早在1956年就由Dressier所描述。梗死后綜合征可能是機體對壞死心肌組織的一種自身免疫反應。其多發生在AMI后2~3周或幾個月內,并可反復發作,偶見于心肌梗死后1年以后的患者。典型的臨床癥狀為突然起病,發熱,體溫一般在38~39℃,偶有低熱或高熱達40℃者,發熱持續1~2周,同時伴有胸骨后疼痛或心前區疼痛,疼痛可放射至雙側頸部、下顎、肩臂及后背或上腹部,疼痛輕重程度不等,重者為壓榨樣、刀割樣劇痛,易誤認為梗死延展或再梗死;輕者為鈍痛或胸部不適感。胸痛可因深呼吸、咳嗽、吞咽等動作而加重,或坐位前傾而減輕。胸痛一般持續數天,短者數小時,長者可達數周,常伴有出汗。查體可聞及心包摩擦音,有時還同時聞及胸膜摩擦音。摩擦音可持續2周以上。心包積液多時,叩診心界向雙側擴大,同時伴有奇脈。
9.梗死延展 梗死延展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常見的臨床問題,發生率約為10%~2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內病情惡化或此后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具有較為重要的臨床意義。
心肌梗死越來越年輕化,很多年輕人成為了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且超越了老年人成為了主要人群,小的心肌梗死患者才21歲,近年來許多高級白領突發猝死的事件,應該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哪些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心肌梗死:
1、吸煙過多:
吸煙會促使動脈硬化,增大患心梗的危險。另一個方面,吸煙會引起冠狀動脈收縮、痙攣,導致血管閉塞,發生心梗。很多人就是在吸煙時心梗發作的。前面提到的這位23歲的心梗患者有7年的吸煙史,平均每天吸1包煙。
2、暴飲暴食:
導致年輕人心肌梗死的原因有哪些,食道和胃部離心臟近,過多飲食會導致心臟血管急劇收縮,發生痙攣。如果搶救不及時,會有生命危險。
3、過度勞累:
中青年心梗的發病人群主要是腦力勞動者,有的人工作起來幾天都不休息。這種沒有規律、過于勞累的生活,非常容易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從而誘發心梗。
4、壓力過大:
生活節奏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往往會集中到一起。人在緊張時,會大量分泌腎上腺素,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交感神經興奮,這很容易引起心梗發作。
年輕人患心肌梗死危害更大
首先,中青年很難想到自己會得心梗。中青年心梗患者可能沒有心腦血管病史,即使發生胸悶、胸口疼等癥狀,也不會想到心梗上去,許多患者因此耽誤了搶救時間;
其次,是中青年身體內沒有代償機制。從兒童期開始,一些脂肪紋就會附著在血管內膜上,隨著年齡增大,逐漸形成斑塊,這些斑塊一旦破裂,里面的內容物流出,極易引起血栓。決定心梗發生可能性的不是斑塊大小,而是斑塊的穩定性,而年輕人的斑塊外膜薄、脂核大,更容易破裂。這是導致年輕人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的主要原因。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霍勇, 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學位分會委員、《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主編、《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主編、中華醫學會心血管介入治療培訓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衛生部醫政司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專家工作組組長,民進中央委員、民進中央科技醫衛委員會副主任、民進市委常委、西城醫衛支部主任、西城區政協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