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之本是腎,后天之本是脾,大家都知道五行對五臟的說法,那么脾胃對應著什么呢?如果脾胃出現問題了我們又應該怎么辦呢?生活中的健脾胃的食物都有哪些呢?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北京聽張聲生醫師講顧后天之本得健康。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脾胃虛弱者宜常食之。 大棗 性溫,味甘,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中養脾”的記載。明·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溏、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宜經常服用大棗。
脾虛食物櫻桃 性溫,味甘,能補脾益氣。《名醫別錄》中就說:“櫻桃主調中,益脾氣。”《滇南本草》亦云:“櫻桃治一切虛癥,能大補元氣,滋潤皮膚。”凡脾氣虛弱者宜食。
脾虛食物芡實 性平,味甘澀,入脾、腎經,有補脾益氣、固腎澀精的作用。尤其是脾虛而大便泄瀉,或脾虛婦人帶下者,食之宜。
脾虛食物菱角 熟者甘平,鮮者甘涼,煮熟服食,有健脾益氣的作用。《本草衍義》中曾說:“煮熟取仁食之,代糧。”用老菱制取淀粉叫菱粉,也有補脾作用。《唐本草》云:“菱,脾虛食物作粉極白潤宜人。”《綱目拾遺》亦載:“菱粉補脾胃,強腳膝,健力益氣。”脾胃氣虛者食之為佳。
脾虛食物蓮子肉 性平,味甘澀,有補脾胃之功。明·李時珍認為:“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王楸藥解》中還說;“蓮子甘平,甚益脾胃,而固澀之性,宜滑泄之家,遺精便溏,極有良效。”所以,對脾虛之人久痢虛瀉,婦女白帶清稀頻多者,宜食之。
脾虛食物黨參 性平,味甘,無毒,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本草正義》指出:“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其尤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胃陰而不濕。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凡百證治之應用人參者,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可見黨參補脾胃作用與人參相同,脾虛食物且運用得比人參更廣泛。
脾虛食物太子參 又稱孩兒參、童參。能補脾益氣。《本草從新》說它“大補元氣”。《飲片新參》認為太子參“補脾肺元氣”。《陜西中草藥》中還說它“補氣益血,健脾生津。治脾虛腹瀉,不思飲食。”
脾虛者宜常食這些食物之外,脾虛之人還宜服食山藥、粟米、高粱、青稞、蠶豆、狗肉、羊肚、雞肉、青魚、鰱魚、烏魚、魴魚、白魚、銀魚、鱖魚、白木耳、花生、黃芪、紫河車、白術、甘草等 脾虛者根據其宜忌原則,應當忌食或少吃阿膠、馬奶、牛奶、海參、甲魚、螃蟹、蛤蜊、蚌肉、蜆肉、鰒魚、芝麻、蕎麥、柿子、柿餅、荸薺、柑、橘、香蕉、桑椹、無花果、獼猴桃、西瓜、甜瓜、海松子、柏子仁、生蘿卜、水芹菜、落葵、菊花腦、茼蒿、菠菜、莼菜、發菜、菜、地瓜、絲瓜、生菜瓜、生黃瓜、紫菜、地耳、金針菇、草菇、菊花、金銀花、地黃、決明子、西洋參、胖大海、薄荷等。
脾胃不好吃什么食物好呢?對于脾胃不好的人來說,具體的養脾胃的食物包括:養脾胃的糧食類食物包括:大米、玉米、粟米、高粱、糯米、小麥、大麥、黃豆、蠶豆、薏苡仁、蓮子、蕎麥;養脾胃的肉類食物包括、豬肉、豬肚、豬脾、牛肉、牛肚、狗肉、雞肉、鴨肉、兔肉;養脾胃的蛋類食物包括鵪鶉蛋、鵝蛋、雞蛋等;養脾胃的水產品類食物包括草魚、鯽魚、鱔魚、黃花魚、帶魚、鳙魚、平魚;養脾胃的蔬菜類包括西紅柿、紅蘿卜、白蘿卜、生姜、大蒜、韭菜、山藥、大頭菜、芫荽、蓮藕、甘藍、南瓜、香菇、猴頭菇、芋頭、扁豆、蘑菇、木耳、辣椒;養脾胃的水果類包括蘋果、香蕉、荔枝、橙子、山楂、木瓜、桃子、甘蔗、檸檬、椰子、無花果、石榴、栗子、大棗等,這些食物能有效的改善脾胃不好或者脾胃較弱的人群有效的改善脾胃不好的癥狀。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聲生,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研究生導師。90年獲中西醫結合臨床碩士學位,然后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獲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1992~1993年北京協和醫院學習,曾赴加拿大、瑞士、德國、法國等國交流、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