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養生調情志
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演變成民間節日的節氣之一。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按照2008年起施行的《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清明節作為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放假1天。
清明前后是養生的重要時期。立春之后,體內肝氣漸盛,在清明之際達到旺。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會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這段時間還是高血壓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高發期。
清明時節的飲食宜溫,應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吃薺菜、菠菜、山藥等護肝養肺的食物。
谷雨:谷雨時節,是長江以北地區冬小麥孕穗、抽穗的時期;長江以南地區早稻茁壯成長,大地繁花似錦。這時天氣溫暖舒適,雨水明顯增多。“雨生百谷”、“谷雨麥懷胎”,適量雨水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拔節和春播作物播種出苗。
谷雨到來意味著暮春已至,萬物生長漸旺,天氣也漸熱。中午氣溫較高,但早晚氣溫仍較低,要注意適當增減衣服,尤其要注意出汗后不要吹風,以防感冒;過敏體質的人外出時要預防花粉過敏,預防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的發作。
此時陽氣漸長,陰氣漸消,宜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氣。另外,由于谷雨時節雨水較多,要防濕邪侵入人體,出現肩頸痛、關節疼痛、脘腹脹滿、不欲飲食等病癥。可以采用春游、聽音樂、釣魚、打太極拳等方式調節情志,舒暢心情。切忌遇事憂愁焦慮,大動肝火。
結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外出踏青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出行安全,也要多關注自己的飲食,這樣才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