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小習慣如何看身體的大秘密?你想過自己的生活中的小習慣會改變的身體健康好壞嗎?知道如何給自己保暖嗎?敬請收看本期的明星加油站聽楊增良主任講冬季御寒保暖。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胃部保暖——可避免胃痛
冬天,因寒冷刺激,胃腸道消化功能在天涼時較為薄弱,加之低溫下食物易受涼,這就使得原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疾病的患者極易出現胃痛、腹瀉等癥狀,甚至加重病情。即使沒有胃病的人,此時如果免疫力低下,也易發作胃痛。
此時已進入初冬但尚未供暖,室內溫度較低,因此一定要注意飲食溫度,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體質較弱者要多吃熟食和暖食,不要吃從冰箱剛拿出來的水果和飲品等。
同時,睡眠影響胃液的分泌,若過度疲勞會導致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胃痛。
另外,過甜食物產酸氣,要少吃。煙酒會讓腸胃受到過度刺激,如果一定要喝酒,好喝紅酒和加溫的黃酒,切勿再飲冰啤酒,以避免加重潰瘍。
腳部保暖——避免刺骨冰涼
俗話說“寒從腳生”,氣溫低時,女性的血液循環降低,手足末梢因供血差是容易冷冰的部位。還有一些人的關節炎也開始復發,出現怕冷、怕風甚至刺痛的癥狀。
此時女性不宜再穿露腳面的春秋鞋,應當穿上球鞋等夾層鞋,墊上棉墊,但鞋要寬松,不宜過緊。
吃黑木耳、洋蔥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根據身體情況,也可燉些魚湯、紅豆湯、排骨湯、西洋參湯增加免疫力。每天泡腳后,用手指搓揉腳跟、腳掌、腳趾和腳背,睡覺時可先將腳抬高,可改善血液循環。
小腹保暖——可避免宮寒痛經
經血從子宮中來,子宮保護得好不好,直接影響月經的正常與否。中醫說,冬天容易寒邪入表,如不注意保暖,寒氣走竄入里,就會導致“宮寒”,引起月經推遲、痛經等疾病。
而在天氣變冷、氣溫急降之下,仍有不少愛美的女性衣著單薄,只穿短裙、絲襪出門,又或貪吃生冷食物,這樣極易使身體受寒,寒邪傷陽,影響氣血運行,痛經則隨之而來。
若本身是虛寒體質,平日就怕冷,更經不起寒氣的侵襲,痛經的發作也往往更加劇烈。有甚者還可能會引起關節炎、月經不調、不孕等嚴重后果的出現。
所以專家提醒女性,做好保暖工作很必要,特別是腹部保暖。冬天,特別是例假期間,女性不要長坐冰冷的凳子,不吃生冷食物,要根據氣溫及時添加衣服,保證前心后背、腰部、腹部等重要部位的溫暖。穿裙子的話,好要穿厚羊毛襪打底,平時多吃熱性的食物,比如羊肉,多吃山藥、紅棗等補氣養血的食物。
腰部保暖——可避免腰肌勞損
腰部支撐人的上半身,帶動下半身,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旦腰部受涼,很容易發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平時站立、行走、坐臥姿勢不正確,也容易使薄弱的腰肌發生勞損。這個時候,女性朋友千萬不要為了時髦還穿著一抬胳膊、一彎腰就露出腰背的衣服,否則寒氣郁結,風濕痹痛都會緊隨而來。
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1、在冬季,人們習慣把房子的門窗關得緊緊的,如此會造成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產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氣體等,將使室內空氣受到嚴重污染。
2、人在這樣環境中會出現頭昏、疲勞、惡心、食欲不振等現象。
3、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發季節,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二、調節飲食:
1、冬季膳食的營養特點應該是:攝取充足的、與其曝寒和活動程度相適應的熱能。
2、營養素的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別占15~23%、25~35%、 60~70%為宜。礦物質的攝取量也應較平時需要略高一些。維生素的部分,應特別注意增加維生素C的需要量。攝取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滿足優質蛋白 質的需求,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好達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類得攝取量也需充足。
三、斂陰護陽:
1、冬季,由于自然界陰盛陽衰,寒氣襲人,極易損傷人體的陽氣,所以冬季養生應從斂陰護陽出發。
首先要盡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意 志安靜,人體潛伏的陽氣不受干擾,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2、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透過人體的背部侵入,引發疾 病。老人、兒童及體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陽氣受到傷害。
3、接著要避寒就暖。冬天氣候較冷,人們要注意盡量待在溫度室中的房間哩,減少外出次數。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襪。
4、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傷風感冒,并誘發呼吸道疾病等。茵此應減少洗澡次數,及洗澡過程的保暖 動作,幼兒、老年人及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注意。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楊增良,主任醫師、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資深研究員,當代國家名老中醫謝海洲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