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繁忙,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使很多人的腸胃里堆積了很多的毒素,終導致便秘和痤瘡,其實保健腸道的健康并不難,敬請收看本期的明星加油站聽金英植講如何保衛腸道健康。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既然“腸道年齡”事關每個人的壽夭。那么,怎樣才能讓腸道“永葆青春”呢?
一是平衡膳食粗糧常吃。
一日三餐的飲食應做到粗細、葷素合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谷類、薯類、豆類,蔬菜瓜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膳食纖維在結腸中或吸收較多水分,增加糞便的體積,促進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并帶走結腸中的腐敗菌。
二是養成愛喝水的好習慣。
每天喝2000—2500毫升白開水,是自然、健康,也是直接的清腸方式。堅持每天清晨起床后喝一大杯溫開水,就等于給腸道洗一次澡,起到沖刷潤滑腸道、稀釋糞便、清除垃圾毒素的作用。
三是摒除不良陋習。
在日常生活巾一定要摒除吸煙、吸毒,酗話、飲食無節、暴飲暴食、喜吃高脂肪食品、享受過度安逸等陋習,可使腸道內環境免遭傷害。
四是堅持適度的體能鍛煉。
運動助于增強腹肌,促進腸道蠕動,加速糞便和有害廢物的排瀉 。有利于保護腸道內菌群平衡,防止腸道老化。
五是要有一顆平常心。
在人的消化道的內壁、胃及大小腸中的組織細胞皮層中,有一個非常復雜的神經網絡,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能傳遞很多感覺和知覺,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稱為“腹腦”,也是人的“第二大腦”。若長期壓力過大,過度緊張、焦急、抑郁、惱怒等不良情緒,均可使胃腸道生理功能發生素亂,導致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調。因此,要學會調控和駕馭好自己的情緒,保持一顆淡泊寧靜的平常心,對維護腸道內環境的穩定大與裨益。
六是不亂用藥物。
生病吃藥要請醫生開處方,不要擅自去藥店購藥服用,對待感染性疾病,不可隨意用抗生素類藥物。必須樹立“殺菌+促菌”的感染微生態治療新觀念,“殺菌”的同時要關注人體微生態環境,以“促菌”來調節微生態平衡,這樣既能抑菌、殺菌,有避免了腸道內微生態環境惡化之目的。
皂角可以治療腸道疾病
一、急性腸炎食療方
將鮮松葉400克搗爛,與水兩碗半煎濃汁,分兩次服,一小時服一次。主治:下吐下瀉大便如淘米水樣、腹鳴等。
二、皂角藥油治腸梗阻
100克皂角,倒半碗食用油,用中火炸皂角2至3分鐘,但別炸焦了;把油倒出晾溫后喝。20分鐘后便通氣排便了。
三、用大蒜治療肛門囊腫
選用紫頭蒜,削去外皮放入肛門囊腫處(應解完大便),下次大便后再次放入大蒜2-3瓣,連續三天,囊腫即退,并無后遺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金英植,韓國泉湖食品會長,釜山食品醫藥品安全廳食品安全委員,釜山食品藥監局食品安全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