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但過度的情緒會給身體帶來不利的影響,大喜大悲會給我們健康帶來哪些危害呢?敬請收看本期的明星加油站一起來聽聽張雪亮老師講因情緒導致的疾病有哪些。
情緒與健康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我們都知道不良的情緒傷害身體健康,但就算是正面的情緒,也會傷害到健康!如果情緒變化過度,會造成五臟的損傷。
不良情緒致病,中醫稱之為“七情內傷”,西醫稱之為“心身疾病”。中醫認為:頻繁持續而過度的情緒變化,會影響臟腑的生理功能。
中醫所說的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黃帝內經》就明確地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
具體表現為:
怒則氣上 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可使肝氣橫逆上沖,血隨氣逆,并走于上。臨床可見氣逆、面紅目赤或嘔血,甚則昏厥卒倒。大怒可以引發腦血管疾病、胃腸疾病等。
喜則氣緩 喜則氣緩包括緩和緊張情緒和心氣渙散兩個方面。在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營衛通利,從而氣血和暢、心情舒暢。
但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等癥狀。
悲則氣消 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悲傷可使意志消沉、肺氣耗傷。
恐則氣下 恐則氣下是指過度恐懼,可使腎氣不固,氣泄以下,臨床可見二便失禁,或恐懼不解則傷精,出現骨酸痿厥、遺精等癥。
驚則氣亂 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以致心無所依,神無所歸,慮無所定,驚慌失措。
思則氣結 思則氣結是指憂思勞神過度,傷神損脾導致氣機郁結。憂思過度不但耗傷心神,也會影響脾氣。陰血暗耗,心神失養則心悸、健忘、失眠、多夢;氣機郁結阻滯,脾的運化無力,胃的受納腐熟失職,便會出現納呆、脘腹脹滿、便溏等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西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雪亮,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主任醫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委員,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常務理事,全國第二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先后從師于已故傷寒大師劉渡舟、北京四大名醫孔伯華之孫孔令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