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在我們的身體中起到了消化的作用,一旦胃不舒服連吃飯都吃不香了,那么你知道胃病的癥狀嗎?敬請收看本期的萬家燈火養生聽聽王旭東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旭東,講胃病的癥狀。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胃病的癥狀
一、胃炎
1.急性胃炎:臨床可分為單純性、糜爛性、腐蝕性和化膿性,以單純性為常見。
急性化膿性胃炎由化膿菌引起,以胃壁黏膜下層病變為主的急性感染性胃部疾患。常以急腹癥形式發病。
急性糜爛性胃炎發病前有服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酗酒以及燒傷、大手術、顱腦外傷、重要臟器功能衰竭等應激狀態病史。
急性單純性胃炎:以感染或進食了被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所致的急性單純性胃炎為多見。
急性腐蝕性胃炎:自服或誤服強酸或強堿等腐蝕劑后引起胃黏膜發生變性、糜爛、潰瘍或壞死性病變。
2.慢性胃炎:本病十分常見,約占接受胃鏡檢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隨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
慢性淺表性胃炎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常見的類型。表現為上腹疼痛,疼痛多數無規律、腹脹、噯氣、反復出血等。多數患者可無癥狀。
萎縮性胃炎:臨床表現不僅缺乏特異性,而且與病變程度并不完全一致。臨床上,有些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可無明顯癥狀。但大多數患者可有上腹部灼痛、脹痛、鈍痛或脹滿、痞悶,尤以食后為甚,食欲不振、惡心、噯氣、便秘或腹瀉等癥狀。
慢性糜爛性胃炎: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及性別。起病往往較急且重,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出現嘔血、黑便,休克,出血停止后常易復發。
二、消化性胃?。?/b>
1.功能性消化不良:排除了肝胃疾病的具有上腹痛、上腹脹、早飽、噯氣、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上腹不適癥狀。
2.賁門失弛緩癥:咽下困難、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適或疼痛。
3.膽汁返流性胃炎:由于膽汁返流入胃所引起的上腹痛、嘔吐膽汁、腹脹、體重減輕等一系列表現的綜合征。
4.胃節律紊亂綜合征:系指胃蠕動節律紊亂或過快所致惡心、嘔吐、腹痛、腹脹的一組癥候群。
5.胃潴留:凡嘔吐出4~6小時以前攝入的食物,或空腹8小時以上,胃內殘留量>200ml者,表示有胃潴留存在。
三、胃病急性發作:
1.急性胃粘膜病變:是以胃粘膜發生不同程度糜爛、淺潰瘍和出血為特征的病變。
2.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潰瘍的侵蝕、破裂等所致。
3.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是胃、十二指腸潰瘍的常見嚴重并發癥,大多數患者有潰瘍病史。
4.胃扭轉:取決于其急慢性及扭轉的范圍和程度。急性胃扭轉表現為上腹部或左胸部疼痛。慢性胃扭轉病人常有非特異性癥狀如胃部不適等。
5.胃損傷:無全層破裂的胃壁損傷,可無明顯的臨床癥狀,或僅有上腹部的輕度疼痛,經臨床觀察后逐漸好轉。
四、胃形狀表面改變:
1.胃下垂:輕度胃下垂多無癥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癥狀。
2.急性胃擴張:指短期內由于大量氣體和液體積聚,胃和十二指腸上段的高度擴張而致的一種綜合征
3.胃粘膜脫垂癥:多見于30~60歲男性。輕癥患者可無癥狀,或僅有腹脹、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
4.胃息肉:早期或無并發癥時多無癥狀。出現癥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少數可出現惡心、嘔吐。
5.胃潰瘍:位于賁門至幽門之間的慢性潰瘍,是一個多發病和常見病,在消化外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6.巨大肥厚性胃炎:巨大肥厚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的過度增生而使胃壁廣泛增厚,上腹部痛如潰瘍,飯后可緩解。食欲減低,惡心常見。
平時的食物本身要容易消化:清淡的、不油膩的、纖維素少的、軟一點的。如水果、青菜、豆腐、綠豆粥、鮮奶、饅頭、各類蛋、等等。
注重平時營養的補充,在保證身體足夠熱量攝入的同時,減少胃的工作量。多吃些高蛋白食物及高維生素食物,保證機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充足,防止貧血和營養不良,如瘦肉、雞、魚、肝腎等內臟以及綠葉蔬菜、番茄、茄子、紅棗等
當胃酸分泌過多時,可喝牛奶、吃饅頭或面包以中和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時,可用濃縮的肉湯、雞湯、帶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幫助消化。
多進食健胃的食品,譬如多吃乳酪(乳糖不耐的人可以喝)、牛蒡、木瓜、木耳等,饅頭可以養胃,不妨試試作為主食。
胃痛食療茶:蜂蜜、紅糖適量、紅花5克。將紅花放在保溫杯中,沸水沖泡,蓋好,經泡10分鐘后,隨即調入蜂蜜、紅糖,趁熱飲服。此茶具有和胃利腸、止痛祛瘍效果。
胃痛食療菜:鯽魚1條(約250克),去鱗、鰓及內臟,洗凈,生姜30克洗凈,切片,桔皮10克、胡椒3克,共包扎在紗布內填入鯽魚肚中,加水適量,文火煨熟,加食鹽少許,空腹吃魚喝湯,幾次后效果很好!此菜具有治胃寒痛效果。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王旭東
全國政協委員、教授、研究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委員,養生康復專家。榮獲中國首屆杰出青年中醫金獎、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中醫獎、江蘇省優秀中青年科技獎、江蘇省高校優秀骨干教師等榮譽稱號10余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培養對象、江蘇省“33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在中醫美學、中西醫比較研究、音樂療法、中醫文獻、老年醫學、康復醫學領域有突出成就。享受政府特殊津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