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身體弱小的人總會感覺到手腳冰涼,那么你知道手腳冰涼怎么調理嗎?敬請收看本期的萬家燈火視頻聽聽張峻斌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張峻斌,講手腳冰涼。
下面是本期視頻的內容簡介:
手腳冰涼
天氣冷時,全身發冷,尤其手腳冰涼。這種情況,是中醫所說的“腎陽虛”的表現,也就是一般所俗稱的“冷底”或是“寒底”。 因此,手腳冷應首先治療腎陽虛,從根本上進行調治。
1、陽虛畏寒肢體冷,倘若你在氣溫正常的情況下,身體總是瑟瑟發抖,那么就不要硬著頭皮說自己是健康之軀了。一個健康的人,不會春夏秋冬都手腳冰涼,也不會隨時隨地都畏寒怕冷。如果你露出一點胳膊就喊冷的話,就一定要記住給你的身體加點暖!
2、陽氣是生命之本,扶陽補陽莫放松 肝陽虛衰,冷漠脅痛沒商量 心陽不振,心力衰竭命難保 調理腎陽虛,該出手時就出手 服用甘草生姜湯,讓肺里面的陽氣冉冉升起 脾虛寒證,腹痛綿綿。
手腳冰涼怎么調理
我們都知道,身體的熱量來源很大一部分是靠食物。因此一定要按時吃飯,一日三餐規律進食,千萬不能為了減肥或是其他原因餓肚子。不然的話等于是減少了熱能的供應者。
有的時候手腳冰涼并不是因為身體虛弱,而是一個很簡單的原因:穿得太少。保暖工作沒有做好,即使是再強壯的男人也會著涼。尤其是秋冬季節,千萬不能為了美麗而拒絕添加衣服。
天氣寒冷的時候,大家都不愿意運動,覺得冷冰冰吃不消。可是越不活動,血液循環就越不暢,因此好一大早就能起床跑跑步、打打球,促進血液流通至全身各個部位,尤其是四肢。
適當吃一些性溫的食物,比如狗肉,就是冬天御寒的很好的食物。還可以吃些辣椒、胡椒,這些香料都能加速血液循環,讓身體發熱,手腳也不會覺得冰涼。
少吃雪糕、棒冰,不僅對腸胃不好,而且寒氣在體內也不容易散去。
手腳冰涼是怎么回事
1)“陽氣內守”造成手足冰涼
進入冬季不少人都有手足發涼的現象,有些人認為這是所謂“虛”的表現,強調要運動,要進補。于是不少手足發涼的人就盲目地早起鍛煉,進食補品。其實這并不符合中醫冬季養生的原則。
2)冬天一些人總感覺手腳冰涼是很常見的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自然界的溫度降低,陽氣不足,而人體自身的陽氣也會不足,身體出現陽虛的表現。另外,因為天氣寒冷,人體血管收縮、血液回流能力就會減弱,使得手腳,特別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環不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神經末梢循環不良”,而導致手腳總感覺冰涼。這樣的情況一般多發生于女性,特別是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常見,腦力勞動者要比體力勞動者更易出現手腳冰涼,在身體健康的年輕男性身上則很少出現。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峻斌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博士,香港注冊中醫師,心理咨詢師、高級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出身香港中醫世家,其父張士君醫師乃香港知名的醫家、武術家、點穴專家。張博士幼承庭訓,深得真傳,并進一步整合瑜珈、氣功、運動療法,在中醫、針灸、耳穴、武功點穴、瑜伽、氣功及運動療法等方面有獨特的研究,特別擅長慢性病中西醫養生自療,與身心安定處方之研究與應用,多年來致力于向兩岸三地的民眾推廣預防醫學、耳穴診療及傳統養生保健法,深受各界好評,每年受邀至中、臺、港、星馬各國演講授課達百場以上。
現任廣州中山大學管理學院EMBA健康管理學教授、全球卓越口腔健康研究發展中心顧問、香港耳針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兼任教授、財團法人賴本源文教基金會CEO、世界傳統衛生組織WTHO耳穴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