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養生中,人體五臟六腑的健康完全可以從人的外表所表現出來一些東西看出,面部長的斑斑點點就是人體臟器健康的重要提示,一起來看看它都透露了啥健康問題!
面部其實是人體的縮影,五臟六腑對應著面中部,四肢對應著面頰外側的中下部。臨床發現,哪里有黃褐斑,該部位對應的經脈和臟腑器官就常常存在問題。
黃褐斑顏色越深、邊界越清晰,癥狀越明顯,而淺淡的斑往往出現于自覺癥狀之前。因此,觀察黃褐斑的部位,就能及早了解臟腑器官的健康狀況。
長在額頭兩側及太陽穴。此處是兩側膽經的循行部位,若有黃褐斑,常為肝膽功能失調、肝郁氣滯所致,常有消化功能減弱、失眠多夢的癥狀。>>>中醫養生學 簡單補腎7招式讓你永遠年輕
長在鼻梁中間。鼻梁中部對應的是肝膽。面色青黃,鼻中部出現黃褐斑,多與肝氣郁結、情志不遂或精神壓力大有關,提示肝失疏泄,肝膽郁滯,須警惕脂肪肝、肝膽疾患。
中醫排肝毒:
按摩太沖穴,有效排肝毒
太沖穴,是養肝的要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鐘,感覺輕微酸脹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氣,兩只腳交替按壓。
肝臟飲食排毒法
1、吃青色食物。按中醫五行理論,青色食物可以通達 肝氣,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緩解情緒作用。中醫專家推薦青色的橘子或檸檬,連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檸檬水,直接飲用即可。
2、枸杞子。具有很好的保護肝臟作用,可以提升肝臟對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時以咀嚼著吃好,每天吃一小把。
長在外眼角下。外眼角下對應的是頸肩、上肢,此處出現黃褐斑,提示肩關節受風寒侵襲或頸肩肌肉勞損,常有頸肩僵硬、酸痛的癥狀,須警惕頸肩部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