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我們身體中重要的器官之一,那么你知道養脾胃的方法嗎?敬請收看本期的貴州衛視養生堂聽聽迷羅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節氣瑜伽創始人迷羅,講養脾胃的方法。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養脾胃的方法
春養脾胃 少點酸的來點甜的
中醫學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氣旺之時,肝氣旺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之癥,而多吃酸味食物會使肝陽偏亢而克脾胃(中醫認為肝屬木,脾胃屬土,木旺則克土),故春季飲食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較為合適。 比如山藥、百合、木耳等。而中醫認為,粥類飲食養脾胃。
如果您平時感覺胃脘隱痛,食欲不太好,而且容易口干咽燥,甚至形體消瘦、舌紅少苔。那么您可能屬于胃陰不足者,不妨吃些山藥百合大棗粥。先將山藥、百合、大棗、薏苡仁及大米適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熱潤燥;大棗、薏苡仁健脾和胃,諸物合用具滋陰養胃、清熱潤燥的作用。
如果工作壓力大或心情不好而引發胃部不適,建議吃些木耳炒肉片。具體做法是將黑木耳干品15克用溫水發好、洗凈,豬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鍋中炒兩分鐘后,加入發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鹽適量,清湯少許,燜燒5分鐘即可服食。每周3次。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腎、調理中氣,與豬瘦肉合用,可補益脾胃、調理中氣。
小腿集中脾胃經 養胃別忘動腳
很多人由于生活忙碌,飲食不規律等,都有胃不好的毛病。由于工作節奏確實太快,食療幾乎沒有時間,怎么辦呢?別急,不用動嘴,動動腿和腳也能養護脾胃。
中醫十二經絡中的胃經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統的穴位,管脾經、肝經的足三陰在小腿內側,管胃經、膽經的足三陽在小腿外側,能夠健脾的足三里在膝蓋下三寸的外側。按按這些穴位,都可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
如果穴位按摩一時掌握不了,就來簡單的腳趾鍛煉。如排隊等候的時候、在地鐵或者公交車上站立的時候,不妨雙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用腳趾反復練習抓地、放松,從而對脾胃經絡形成松緊交替的刺激。回家睡覺前不妨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以達到瀉胃火的目的;逆著腳趾的方向按摩,對脾胃虛弱、腹瀉者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本期嘉賓介紹
迷羅
節氣瑜伽創始人;迷羅出生于中醫世家。曾跟隨國家級名醫張鐵敏老師深入學習中醫療法,潛心研習國學及中醫多年,后又隨韓國自然療法專家LINDA老師學習瑜伽、醫學、營養學、美容、SPA等專業系統知識,對中醫絕學和瑜伽養生有獨到的見解和領悟,并在教學中將二者融會貫通,總結出了以醫學養生理論指導瑜伽練習的訓練體系,定名為“元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