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也是24節氣中的一種,那么你知道谷雨節氣如何養生嗎?敬請收看貴州養生堂聽聽迷羅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節氣瑜伽創始人迷羅,講谷雨節氣如何養生。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谷雨節氣如何養生
谷雨節氣養生須知 春末仍需養肝
中醫理論中,春季是養肝護肝的佳時節,也是肝病的多發時節。暮春仍需以養肝為主,如果不注意調養,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郁結,都易損傷肝臟,生出許多病來。
養肝先要睡得香,現代人晝夜顛倒的生活習慣對于肝臟的損害尤其嚴重。很多人的肝病其實是熬出來的,一般熬了夜的人大多雙目赤紅,這是肝火上升的癥狀。長期如此,必然傷肝。如果休息過晚,血不養肝,就表現為氣色不好甚至發青,長期下去對肝腎的損傷都很嚴重。
谷雨節氣養生須知 防花粉過敏
由于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過敏體質的人這個季節應防花粉癥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特別要注意避免與過敏源接觸。在飲食上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出現過敏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谷雨節氣養生須知 飲食祛濕防火
谷雨過后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說,如此潮濕的環境,容易造成胃口不佳、肩頸痛、關節疼痛、肌肉酸重等情況。如果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像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這個節氣誘發。為此,谷雨節氣的養生要注意祛濕健脾,在飲食上也加以配合,比如:具有良好祛濕效果的食物包括薏米、白扁豆、紅小豆、山藥、荷葉、芡實、冬瓜、陳皮、白蘿卜、蓮藕、海帶、竹筍、鯽魚、豆芽等。營養學專家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健康處方,可以通過日常飲食,達到保健目的。比如:多吃一些祛濕食物,在早晨煮稀飯的時候,可多加一些薏仁、赤豆等。同時還要少吃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飲用紅豆湯、酸梅湯、綠茶,防止體內積熱。但不宜進食羊肉、麻辣火鍋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熱之品。
谷雨節氣養生須知 神經痛針灸治療效果好
谷雨節氣以后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這也是由于天氣的風寒濕熱不定、肝氣升發太過或肝氣郁結等導致肝火上升,經絡阻滯有關。一旦發病了,不用緊張,在養肝的基礎上,可根據不同的病因,對癥治療,例如,中西藥物,針灸理療等等,特別是應用針灸治療,效果特別好。在飲食上宜甜少酸,如粳米、牛肉和大棗應該多吃,而酸味則有“收斂”的作用,不利于肝氣的生發、疏散。
谷雨節氣養生須知 早晚加衣
俗話說:“谷雨寒死老鼠”,說的就是谷雨時節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注意保暖。谷雨過后,氣溫逐漸升高,雨量開始增多,但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樣穿衣服,其實季節還沒有到,濕氣很容易從裸露的部位進入體內。
對于捉摸不定的天氣,很多家長寧可給孩子多穿點,也不愿意孩子凍著,說是“春捂”。其實,這樣的做法也是錯誤的。春捂也應有度,15攝氏度是春捂的臨界點,超過15攝氏度就要減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誘發“春火”,孩子體內產生的熱,與潮濕相遇,又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與中午溫差大,早晚應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這點,可適當調整穿衣層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夠了。
谷雨節氣養生須知 注重精神調養
“谷雨”后,降雨明顯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此時養生要順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使體內環境與外界自然環境的變化相適應,保持人體各臟腑功能的正常。
中醫講究春夏養陽。春日總給人們一種萬物生長、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時野外空氣特別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而活動為養陽重要的一環,人們應根據自身體質,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這不僅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擴大身體的新陳代謝,使氣血通暢,郁滯疏散,祛濕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強身體素質,減少疾病的發生。谷雨時節陽氣漸長,陰氣漸消,要早睡早起,不要過度出汗,以調養臟腑之氣。
本期嘉賓介紹
迷羅
節氣瑜伽創始人;迷羅出生于中醫世家。曾跟隨國家級名醫張鐵敏老師深入學習中醫療法,潛心研習國學及中醫多年,后又隨韓國自然療法專家LINDA老師學習瑜伽、醫學、營養學、美容、SPA等專業系統知識,對中醫絕學和瑜伽養生有獨到的見解和領悟,并在教學中將二者融會貫通,總結出了以醫學養生理論指導瑜伽練習的訓練體系,定名為“元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