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感冒了就要到醫院去量體溫,那么你知道體溫里的秘密嗎?敬請收看本期的云南衛視養生匯聽聽周榮斌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周榮斌,講體溫里的秘密。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體溫里的秘密
1、排卵日是基礎體溫低的一天嗎
排卵日是在基礎體溫低的那一天。排卵前,我們的腎上腺會分泌少量孕激素,所以大家的基礎體溫就呈低溫狀態,一般36.2℃左右。當我們排卵的時候,由于卵泡發生破裂,我們體內的雌激素就會急劇下降,導致體溫降低。等排卵完畢之后,黃體就開始大量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這樣一來,我們的體溫也會急劇上升了。基礎體溫在排卵后24-48小時內升高。
雖然很大可能基礎體溫低的一天是排卵日,但也不全是如此。因為受環境溫度、對體溫計操作的影響,基礎體溫容易有誤差,而且各人體質不一,有可能要在排卵后48小時體溫才升高,這樣一來排卵日就是極低溫的后一天了。
2、排卵后基礎體溫上升不明顯
排卵后相比排卵前,基礎體溫會有0.3-0.5℃的誤差,如果低于這個值,有可能是黃體發育不良所致。
如果黃體發育不良,過早衰退,這樣它分泌的激素就會比較少,有時不能維持子宮內膜,引起不規則脫落而出血,導致體溫上升幅度較少。所以,如果你同時有這些癥狀,比如,在來大姨媽的前幾天有少量的陰道出血、基礎體溫測定的高溫期小于12天、黃體期體溫波動大、內膜檢查為腺體分泌不良等情況,就要注意這個問題啦。
如果僅僅是排卵后體溫上升不多,但是高溫期、低溫期時間正常,也沒有其它異狀,那么就沒什么關系。
3、基礎體溫一直很低是怎么回事
如果基礎體溫一直是持續低溫,沒有高溫期,沒有形成高低溫雙相變化,那么要小心了,因為很可能是沒有排卵的征兆。因為基礎體溫曲線形成的原理就是受到排卵后卵巢形成的黃體所分泌的孕酮(黃體激素)的影響,排卵前體溫低,排卵后體溫高,如果沒有高低兩相變化,那么要么就是你懷孕了,要么就是沒有排卵。一般來說,如果一直長期處于高溫,很有可能是懷孕了,反之如果一直都是低溫,則可能是沒有排卵。
所以,如果您的基礎體溫一直沒有什么波動(相差0.3-0.5℃),沒有明顯的高溫區與低溫區,很可能是不排卵。要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排卵的話是無法成功受孕的。所以如果發現基礎體溫一直很低,無波動,就需要去醫院好好檢查了,看看是哪里出了問題,然后對癥下藥。
4、基礎體溫偏高會影響懷孕嗎
基礎體溫偏高,只要你有高低兩相的基礎體溫,也就是有14天的高溫期,14天的低溫期,且溫度差在0.3-0.5℃,那么就代表你有正常的排卵,是不會影響懷孕的。
至于為何基礎體溫偏高,首先,測基礎體溫只是一個輔助判斷你排卵情況的一個手段,它受人為因素、環境因素等影響較大,還受情緒、性生活、睡眠、飲食等影響,跟個人體質相關,所以基礎體溫不可能100%精準。
5、基礎體溫忽高忽低怎么辦
基礎體溫每天都可能不一樣,但是正常有排卵的基礎體溫,應該還是可以大致看出高溫區與低溫區的。現在你整個月經周期的基礎體溫都忽高忽低無規律,甚至也找不到雙相曲線,很可能跟你的月經周期不準有關。月經不調會推遲排卵期時間,從而你體內的雌性激素也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樣,基礎體溫的變化也相應變化了。
你的月經周期不準,所以排卵的時間其實也不準的。不過,沒有雙相曲線,你還是要注意排除是不排卵的問題,畢竟,會來月經不代表有正常排卵,可以先去檢查一下激素水平看看,如果想要準確監控排卵,不妨試下B超監測卵泡。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周榮斌
北京軍區總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獲得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重大項目“重組葡激酶對微血管血栓的治療”分課題“急救復蘇及微血管血栓疾病的研究”、全軍十一五重點課題“以循證決策完善和改進裝甲車輛乘員自救互救訓練內容的研究”、全國膿毒癥研究基金“全身炎癥反應綜合癥患者凝血功能對腎功能的影響”和首都發展基金聯合攻關課題“成人膿毒癥流行病學現狀及預警指標研究”等重點課題。獲得中華中醫藥三等獎、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中華中醫藥三等獎、軍隊科技成果三等獎和軍隊醫療成果四等獎各一項。發表論文90篇,SCI收錄論文3篇,影響因子7.8。主編、副主編專著3部,參編著作12部。
中國醫師協會急急診醫師分會副總干事、常委,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人道主義救援協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市急診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全軍急救專業委員會常委,北京軍區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全軍及北京市東城區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組成員,全軍醫學考試命題委員會命題委員。任中國急救醫學雜志,臨床急診醫學雜志,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世界危重病急救醫學雜志,中國全科醫學醫學雜志,中華急診醫學雜志、中國臨床醫生、北京醫學等雜志編委。中國紅十字會救護工作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紅十字會全國授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