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多發于女性的身上,那么你知道乳腺癌的早期癥狀嗎?敬請收看本期的貴州養生堂聽聽李志亮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武警北京二院生物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李志亮,講乳腺癌的早期癥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乳腺癌的早期癥狀
1.無痛性腫塊:
乳房的無痛性腫塊常是促使患者就診的主要癥狀。
2.乳頭溢液:
溢液可以是無色、乳白色、淡黃色、棕色、血性等;可以呈水樣、血樣、漿液性或膿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間隔時間也不一致。
3.乳頭和乳暈異常:
乳頭扁平、回縮、凹陷,直至完全縮入乳暈下,看不見乳頭。有時整個乳房抬高,兩側乳頭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乳頭糜爛也是乳腺癌的典型癥狀。炎性乳腺癌時局部皮膚呈炎癥樣表現;顏色由淡紅到深紅,開始時比較局限,不久即擴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膚,同時伴有皮膚水腫。皮膚增厚、粗糙、表面溫度升高。
4.擴散及發展:
乳腺癌細胞的倍增時間平均為90天,在臨床能發現腫塊前,腫瘤的隱匿階段平均為12年(6~20年)。腫瘤一旦發生,其發展可通過以下方式:局部擴展、淋巴道播散、血行播散。
5.乳腺癌如不經治療,或者給藥無效,會逐漸侵犯以下一些區域:淋巴腺、骨、肺、肝、腦、胸膜腔、心包滲液、高血鈣、脊髓受壓。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貴州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李志亮
武警北京二院生物診療中心主任醫師,七七年畢業于江南名校東南大學醫學院,多年來一直從事惡性腫瘤的臨床治療和研究,長期戰斗在腫瘤治療一線!在數十年的臨床治療中,積累了豐富的惡性腫瘤個體化治療經驗,經他手治療的腫瘤病人成百上千,被眾多腫瘤家庭親切的稱為圣手仁心的“腫瘤衛士”,目前于國家級三甲醫院北京武警二院腫瘤生物診療中心從事臨床治療工作!
多年來一直從事腫瘤、癌癥方面的科研工作,掌握了豐富的癌癥基礎理論知識,各種操作技能嫻熟。自1990年起,在國內較早從事研究生物免疫治療技術,至今已累計完成手術數萬例,治療效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在科研方面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乳腺癌的治療方法
疾病治療
乳腺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內分泌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在科學和人文結合的現代乳腺癌治療新理念指導下,乳腺癌的治療趨勢包括保留乳房和腋窩的微創手術、更為精確的立體定向放療和選擇性更好的靶向藥物治療。現代醫學需要脫離傳統的經驗醫學模式而遵照循證醫學證據。基于國際上大規模的臨床研究和薈萃分析結果,目前在乳腺癌治療領域國際上有影響力并被臨床普遍接受的有歐洲的St. Gallen早期乳癌治療專家共識和美國國家癌癥網(NCCN)治療指南。
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一直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目前的手術方式正在朝著縮小切除范圍的方向發展。包括保乳術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1)保乳術:可手術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具有安全切緣的保乳術加術后放療,療效與全乳切除相當,但患者形體良好,患者本人和家人的生活質量大不一樣,治療指南并不強調一定要保乳,但醫生應該提供患者和家人選擇保留乳房的機會。針對局部腫瘤較大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新輔助化療后使腫瘤降期保乳。
2)前哨淋巴結活檢術:以往乳腺癌手術,在切除乳房的同時或即使保留乳房,都要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如果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就可以不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前哨淋巴結活檢預測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準確率可達90-98%,而假陰性率可以控制在5-10%,同時由于手術創傷小,術后上肢水腫的發生率<1%,目前在美國已經成為常規的處理。
放療
乳腺癌術后的輔助放療的適應證及治療原則如下:
1)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的輔助放療
照射部位:胸壁和鎖骨上下淋巴結區域:所有患者;腋窩:腋窩淋巴結未清掃或清掃不徹底的患者;內乳:不做常規放療。
2)乳腺癌保乳術后的輔助放療:
所有保乳手術患者,包括浸潤性癌、原位癌早期浸潤和原位癌的患者,均應予術后放療。但對于年齡≥70歲,T1N0M0且ER陽性的患者可考慮術后單純內分泌治療,不做術后放療。
照射部位:全乳腺:所有患者;鎖骨上下區:T3、T4患者或腋窩淋巴結轉移數≥4個的患者;腋窩:腋窩淋巴結未清掃或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未做腋窩清掃的患者;內乳:不做常規放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