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中醫養生當中經常會講人的五臟和六腑,可是五臟是什么?六腑又是什么?想必許多不是很清楚,五臟養生又該如何養?一起來跟小編了解中醫五臟養生吧!
人的五臟六腑
中醫的五臟六腑指的是心、肝、脾、肺、腎;膽囊、胃、小腸、大腸、膀胱、管轄心血管循環的心包,加上主掌內分泌系統的三焦,合稱十二臟腑,而連結臟腑的情報系統就是負責輸送“氣”(能量)、“血”(滋養物質)的十二條經絡。
中醫解釋,一旦經絡堵塞、氣血受阻,內臟就會失衡,身體自然不適,長期累積就成了疾病。這也是為什么有人平??雌饋磉€好,卻突然內臟衰竭而死,可見保持經絡暢通是維持機腑機能的重要關鍵。
十指連心。人體十二經脈的起點或終點都在身體末梢,其中六條走到雙手,停在十根指頭,打開手心有三條陰經走到大姆指、中指、小姆指;翻到手背則有三條陽經走到食指、無名指、小姆指,而另外六條通達腳趾的經脈也可以透過相似的經氣,在手上得到表里的對應。
的確,雙手匯通全身經脈,翻開記事本后面密密麻麻的手部穴位圖便可略知一二,既然雙手與五臟六腑密切連結,我們其實可以不用等到頭痛、胃痛、肚子痛……等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再頭昏眼花的比對著穴位圖,而是從平常就開始捏捏手保健康。
開井穴,調節五臟六腑
如果雙手是能一窺健康的門戶,那位于手足之端、也就是經脈終始點的井穴,就是身體與外界溝通的窗口。
《黃帝內經.靈樞》將井穴喻為水之源頭,是精氣所出的部位,對于調節臟腑、氣血、經脈之氣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里頭也提到,“病在臟者取之井”。顯見,透過井穴,可以治療相應臟腑的疾病。
循著連接手指的六條經絡及其相應經氣,大拇指的少商穴對應肺、脾;食指的商陽穴對應大腸、胃;中指的中沖穴對應心包、肝;無名指的關沖穴對應三焦、膽;小指的少澤穴對應心、腎;少沖穴對應小腸、膀胱。
井穴有清熱、醒腦、安神的作用,平時醫師會藉由放血、針灸達到治療效果,中醫則建議,一般民眾平時可以透過井穴按摩來保養身體,精神不濟時,開過十指井穴也能活絡臟腑、重拾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