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中的每一處關節對我們都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你知道應該如何保護關節嗎?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匯聽聽趙之心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北京市腦防辦執行理事趙之心,講如何保護關節。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如何保護關節
1、合理飲食結構,注意適量補鈣。
學會科學飲食,注意鈣質攝入。每日膳食必須多種食物適當搭配,以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日常飲食應包括五大類:第一類為谷類和薯類;第二類為動物性食物;第三類為豆類及其制品;第四類為蔬菜水果類;第五類為純熱能食物(包括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各類食物所提供的營養成分不盡相同,沒有一種食物能供給人體需要的全部營養素。另外,中老年人在膳食中應注意多食含鈣食物,如牛奶及豆制品,鈣含量豐富,利用率又高,應注意補充。蝦皮、芝麻醬、海帶、核桃、瓜子、土豆等,可增加鈣質攝入。另外,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油膩之物,多吃蔬菜水果,也有利于膝關節的保護。同時應多一些戶外活動,增加陽光照射及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
2、合理鍛煉關節,避免關節損傷。
有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有的人患關節炎后害怕疼痛,不敢活動,甚至臥床不動,其實這對保護關節并不利,時間長了,反而會引起髕骨老化、骨質疏松、肌肉萎縮等一系列并發癥,進一步加劇關節的損傷和不穩定。患了關節炎后,正確地適當地進行鍛煉,可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延緩和減慢關節病的進程。合理鍛煉關節,避免關節損傷應把握好三個環節:
首先,處理好“鍛煉”和“休息”這對矛盾。把握好鍛煉和休息,動和靜的分寸,總的原則是“休息關節,鍛煉肌肉”。對已經出現早期、輕微癥狀者,必要的休息可以減少關節的磨損,利于炎癥和腫脹的消散。而適當鍛煉可以增加關節周圍肌肉力量,加強關節的穩定性,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關節功能。
其次,要選擇科學適當的鍛煉方式。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好的運動方式,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游泳是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對頸椎、肩關節、膝關節等都有保健作用,同時對糖尿病、高血壓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散步是一種經濟、安全、適宜長期堅持的運動形式,有關節炎的患者散步時步幅不要太大,速度不要太快,快步疾走容易加劇關節的磨損。仰臥起坐、俯臥撐、橋形拱身以及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好的運動。可以做床上抬腿運動,用大腿帶動小腿,膝關節不彎曲,必要時可以在腳踝部放個沙袋,增加鍛煉強度,這種鍛煉方式的好處是不受場地的限制。關節炎患者不適宜進行一些劇烈的活動,如蹲馬步、蹲下起立、爬樓梯、登山等,這些活動會增加關節負荷,加劇關節的磨損。章亞東博士說,老人在爬樓梯、爬山時,關節負重是正常時的4-5倍,有的樓房沒有電梯,必須走樓梯時,可以扶著欄桿或墻,注意不要跨步上樓梯,要等雙腳全部在一個臺階上后,再邁下一步。
三是掌握鍛煉的強度。應以鍛煉后不覺得過度疲勞為適宜,無論何種鍛煉均應不導致肌肉過度疲勞,不增加關節疼痛癥狀。
3、減輕體重。
肥胖往往加重關節面的負擔,使關節結構加速磨損、老化,引起變形性關節炎。肥胖還可通過其他代謝并發癥間接影響關節,如糖耐量異常、脂質異常癥等等。
4、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干活。
避免長時間下蹲,長期從事下蹲式工作時,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好能坐個小板凳改為低坐位,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騎自行車是治療和預防骨性關節炎的一項很好的運動形式,但要注意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
5、避免關節受傷。
經常參加體育鍛練,可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有利于關節穩固性的增強,也可以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對防止關節損傷有積極的作用。保持各關節在正常的活動軌跡中運動,是預防關節慢性勞損的一個重要措施,要掌握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在遇到摔倒、沖撞等情況下,順勢緩沖是一種很有效而合理的自我保護動作。例如,不慎摔倒時,不要用手去撐地,應主動降低身體重心,盡量先用臀部著地,身體作團狀緩沖,如不得不用手撐地,應立即屈腕屈肘,以肩背著地,身體作團狀緩沖。遇到關節被扭曲時,身體應做順勢緩沖動作,不要硬頂,否則關節外和關節內的組織會受到損傷,嚴重時會發生斷裂和破裂。
6、防治骨質疏松。
預防關節病要關注骨骼的健康。骨質疏松的嚴重后果就是骨折,當然也包括各個關節部位。要從兒童期就開始吃富含鈣、低鹽和適量的蛋白質飲食,例如牛奶,注重曬太陽和身體鍛煉。
7、養成良好習慣。
注意防止關節受潮、受涼,尤其在氣候變換季節,及出汗、酒后、睡眠時,風寒潮濕容易侵襲致病。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女孩子不要長時間穿高跟鞋,好穿松軟、鞋底有彈性的鞋,如坡跟的休閑鞋,這樣可以減輕重力對關節的沖擊,減輕關節的磨損。在上下班途中或者在辦公室感到足部很疲勞時可以換一雙平底鞋。老年人不宜提重物,不宜爬高、搬重物,以免造成關節損傷。
8、重視自查,早期診治。
當出現反復膝蓋疼痛、酸脹,下樓腿疼,或天氣變化時關節不舒服等癥狀時,應引起重視,這些都是關節疾病初期的信號。當存在關節病的典型癥狀關節疼痛、腫脹和關節運動功能減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診斷。早期的關節病經過對癥治療、保護和鍛煉,能夠緩解癥狀、改善功能、延緩病程及矯正畸形。
怎樣“踢”出健康好關節
確切地說,骨關節炎是關節本身不可逆的一種退變,常見的是膝關節的關節炎。它的發病率與年齡關系密切,X線顯示,35歲以下的人群中只有5%的發病率,而65歲以上則有大于70%的發病率。骨關節病是一種常見而且花費巨大的疾病,不僅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而且治療和檢測的花費甚大。如果延誤治療,就可能導致疼痛難忍,病變加重,行動受限,壓迫性潰瘍,跌跤和骨折。目前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有患者自身減輕體重、自我鍛煉、物理治療、服用鎮痛藥物、使用非甾體類藥物、手術治療等,但效果都非常有限。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云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趙之心
1976年畢業于北京體育大學運動系田徑專業,原北京體育大學教師,2000年經國家體育總局審批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現擔任北京市科學健身專家講師團秘書長、北京市政府143號折子工程專家組成員、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越野行走運動首席講師、中國田徑協會業訓I處健康走跑推廣中心技術總監、中國保健協會骨質疏松與骨關節病研究會理事、北京市腦防辦執行理事、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理事、北京市青年聯合會理事、中國國家擊劍隊簽約體能教練、北京市長跑俱樂部副主席、國企聯健康工程運動健康專家組首席專家、北京市亞健康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