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上手指也可以用來代替針灸的針這種手法就叫做指壓法,那么你知道指壓法降血壓嗎?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來了視頻聽聽金壹飛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醫專業大學金壹飛,講指壓法降血壓。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指壓法降血壓
一、人體自有降壓藥----三陰交、懸鐘穴
我曾治療過一個病人,她在子宮切除兩年后出現高血壓,已經持續吃了20多年降壓藥,平時她的高壓高時達220,低時也有170。與其它高血壓患者不同的是,無論她的血壓多高,卻從來不頭暈,也沒有什么異常癥狀,但每次檢查,血壓數值都高踞不下。給她治療時我采用了針灸,隔天一次,只取三陰交穴,兩側都取,下針后留針半小時到一小時。治療半年之后,她的血壓恢復正常,再不需要服用降壓藥了。
如果人體血壓測得高壓高于正常值,可以取三陰交穴治療。后來我把這個方法介紹給一位阿姨,讓她每天堅持用小保健錘持續、適度地敲擊三陰交穴,堅持兩個月之后,她的血壓恢復到了正常值。我又把此法介紹給另一個熟人,因為他懂得針灸,我便讓他自己在三陰交穴下針,也是隔天一次,留針半小時到一小時,幾天后他告訴我療效明顯。
三陰交穴位于足太陰脾經之上,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經絡在此交會,所以三陰交穴可謂交通要道。我曾多次使用此穴給人治療莫名其妙的頭痛,這種頭痛在醫院里往往檢查不出實質性的原因,而我在治療時均單獨取兩側三陰交穴,只是札針。有的患者下針10分鐘后頭痛就消失了,久的留針兩個小時后也不頭痛了,以后也很少復發。
如果低壓值偏高,可以取懸鐘穴來進行治療。懸鐘穴位于足少陽膽經之上,此穴也通督脈。這個方法只取一穴,方法簡便,所以特意介紹給大家。
高血壓,從中醫原理來看就是人體之氣失去調控后過度上行所致,所以一切引氣下行或分散人體之氣的方法都能降低血壓。如用《求醫不如求己》的作者中里巴人先生所提出的“金雞獨立”方法來引氣下行,堅持鍛煉,形成習慣后,血壓自然會降低。
做金雞獨立時,兩眼自然閉合,兩手自然垂放于身體的兩側,然后任意抬起一只腳,單腿站立。初練時,可能只站幾秒鐘,但隨著對動作的熟悉和平衡能力的加強,站立的時間會越來越長。
高血壓患者血壓太高時容易出危險,此時“急則治其標”要首先采用耳尖放血的方法來急救。耳尖放血后,血壓會立即下降,危險解除后才可以使用三陰交或懸鐘穴治療。
耳尖放血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取雙側耳尖高點為針刺部位,先用手在那里搓揉,把它揉紅,然后用三棱針、粗毫針等尖利的東西,消毒后刺破穴位淺表脈絡,再擠放出少量血液即可。
二、穴道指壓法治療高血壓和耳穴按摩降血壓
血壓在出生數年之后,會與成人之值相近,但是,一到40歲,會有與年齡比例增高傾向。一般,高壓150,低壓95左右就算是高血壓,但是也因人而異,而且平均值并不一定是正值。因為有些人高壓200并無任何癥狀,也有些人高壓120左右卻倒下來。一般人的觀念認為高血壓等于腦溢血,所以難免就會想平均值等于正值。
總之,不論血壓如何高,只要有耐得住高血壓的健康血管即可。雖說如此,并非保證血管健康,高血壓就安全。那么,高血壓的癥狀有那些呢?
肩膀酸痛、頭痛、目眩、耳鳴、心跳、呼吸困難、手腳發麻等,都可謂是高血壓的癥狀。
造成血壓高的原因有很多種,但還是以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疲勞、緊張過度、喝酒、抽煙過量、寒冷、暴飲暴食、食用過多的鹽分、便秘為主要原因。
但是,高血壓在初期幾乎無自覺的癥狀。因此有不少人大概連自己有高血壓也不曉得!故一到40歲,首先得重新考慮每日的飲食生活,做根本的必要改善。高血壓若非有強烈的意志力,是很難治愈的。
第一,要控制攝取過量的蛋白質,盡量多食蔬菜、水果、海菜之類。然后以植物性蛋白質慢慢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另外還須注意少食用調味濃厚的腌漬物。這些,有賴家人的協助。因為把一向吃慣的食物改以其他食物代替,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很難用自己意志控制,若沒有人嚴密監視施行,馬上就會恢復原先的飲食習慣。
隨著血壓升高動脈就腳硬化,若是血管太粗或受寒等,血管破裂,就會引起腦溢血。假如,日常血壓高,通常要注意,但血壓也有突然上升的情形。到這樣的時候,就成為非常危險的狀態。
為了避免有這種危險發生,請務必記住指壓療法,或許會奪走你生命的高血壓,也只有靠你自己才能治療。
治療高血壓的穴位與指壓法
在腳的大拇趾趾背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
慢慢的吐氣,用兩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此處6秒鐘。
在兩腳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請做10次。
每月不間斷的做此指壓法一年,無論多高的血壓,亦可有很顯著的療效。
三、耳穴按摩降血壓
高血壓是以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是常見的心血管疾病。
中醫認為,高血壓可分為肝陽上亢等幾個證型,但總體而言,肝陰不足、虛陽上亢是其常見病機。患者除血壓升高外多兼見頭痛、眩暈、面紅、耳鳴、便秘、口苦等癥狀,心臟、血管、腎、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變。
應對高血壓的關鍵措施是“重在預防”。近年來,耳穴按摩療法已經證實有一定的穩定血壓作用。耳穴按摩療法可以預防高血壓,對輕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還對中度和重度高血壓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中醫認為,“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于耳,人體某一臟腑和部位發生病變時可通過經絡反映到耳廓相應點上。耳背有一“耳背溝”,位于耳廓背面,由內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溝處。因其有穩定血壓的作用,故亦稱“降壓溝”。
取穴:降壓溝、降壓點、肝穴、腎穴、內分泌穴、腎上腺穴、耳輪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雙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從上而下按摩雙耳背之降壓溝,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勢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壓溝6分鐘,頻率為每分鐘約90次,以紅熱為度;捻耳輪部6分鐘,頻率為每分鐘約90次,重點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頻率為每分鐘約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壓法貼王不留行子治療,每次輪替選用3~4個穴位,左右耳交換治療。如是輕型高血壓患者,貼丸后每天早晚兩次按壓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應適當增加按壓次數。還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鐘,頻率為每分鐘約180次。
特別提示:高血壓患者特別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壓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及時監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節制飲食,控制體重;限制食鹽攝入量;保持樂觀情緒,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起居有節;經常做散步、慢跑、太極拳等有氧運動。
耳部按摩助健康
“耳為宗脈之所聚”,十二經脈皆通過于耳,所以人體某一臟腑和部位發生病變時,可通過經絡反應到耳廓相應點上。經常按摩耳部能疏通經絡,運行氣血,調理臟腑,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人體各部位在耳廓的分布好似一個倒置的胎兒,具體投射區按摩方法如下:
⒈耳垂相當于面部,當內火上炎而致齒耳腫痛,或面部生癤時,可用雙手拇指揉捏耳垂,直至雙耳發紅發熱。每日2次,經常按捏耳垂,還有美容養顏作用。
⒉正對耳孔開口處凹陷叫耳甲腔,此處相當于胸腔內臟器官,經常刺激這個部位,對心腦肺和血液系統有補益作用。具體做法是:將食指放到耳孔處,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對捏即可,每日3次。
⒊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按摩此處有助消化,并有強腎健脾之功。
⒋耳廓的外周耳輪相當于軀干四肢,耳輪頂端凹陷處叫足趾,頸肩腰腿痛患者宜多按壓耳輪。
⒌將耳輪向耳屏對折時,耳廓的上緣為上尖端處,按摩此處有退熱、鎮痛、消炎、降壓的作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金壹飛
金壹飛畢業于中醫專業大學。師從于國家特一級按摩師卜義長老先生,至今已有十年。近年來隨卜老出診,深得其真傳。十年來,一直就職于涉外機構,為無數國際友人解除了病痛,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擅長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面癱,各類腰腿疼痛,及各種偏正頭痛,并曾治愈多種疑難雜癥。
擅長:椎體偏歪,頸椎病(常見誘發癥狀:手麻、頭暈、嘔吐等),椎管狹窄,胸椎病(常見誘發癥狀:背痛、胸悶、胸痛、心前區疼痛、心慌、氣短、小腿麻、慢性胃炎、肝膽疾病,腎病等),腰椎間盤突出癥,坐骨神經痛,各類骨關節病,膝關節病變,肩周炎,面癱,偏正頭痛,各種內科雜癥調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