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現在養生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之一了,那么你知道一些冬季養生小常識嗎?敬請收看本期的飲食養生匯聽聽王鳳岐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醫內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國醫泰斗秦伯未嫡傳弟子王鳳岐,講冬季養生小常識。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冬季養生小常識
調節飲食。
秋冬季節天氣比較干燥、寒冷,根據天氣的特征,需要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多吃一些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還有多吃些蔬菜水果類的食物,少吃些辛辣的食品;
預防秋日乏困。
秋季乏困主要是補償盛夏氣候環境帶給人體超常消耗的保護性反應,從而導致人體出現疲倦、乏困、精神不振作等等現象。所以說秋冬季節更應該多加注意,多加進行體育鍛煉來預防秋日的乏困現象;
多加注意休息。
秋冬季節人體很容易乏困、精神不振作,所以說要多加注意休息,養成好的睡眠習慣,晚上一般8-9小時睡眠,晚上睡眠不足的話,中午可以午休進行調整,同時睡眠也不宜過多;
補充充足的水分。
秋冬季節是個干燥的季節,同時也是人體也容易缺水的季節,所以說每天要保證充足的水分,多喝水,能夠促進人體的新城代謝的功能,排除體內的毒素,有益身體的健康;
注意多加鍛煉身體。
秋冬季節多加注意鍛煉,能夠有利于增強各組織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體對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能夠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鍛煉的方式可以因人而異的,可以試著每天早上跑跑步、散散步、練練瑜伽等等;
注意保暖、增加御寒能力。
秋冬季節,溫度降低,所以要多加注意御寒,防止感冒等發生,同時也可以多攝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但是也要多加進行鍛煉的哦;
注意皮膚保濕。
秋冬季節天氣特點是干燥、寒冷,同時皮膚也很容易干燥、脆弱,可以多加注意皮膚的保養的工作,多加注意皮膚的清潔、保濕的工作;
精神的調養。
秋冬季精神調養要做到情緒穩定、胸懷開朗、心情舒暢而達到養精蓄銳。由于氣候變化不定,冷暖交替,給人的生理、心理帶來一定影響,從而給人體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因此要學會在心理上進行適當的調適,正確的去把握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多學著去與別人交流,多多參加戶外的活動,來調整自己的心理;
冬季養生美容粥
把所有的材料都清洗干凈,放進鍋里加適量的水,用大火煮至15分鐘后,轉小火燜30分鐘,食用時刻根據個人口味添加適量的紅糖。
太子參燉柴雞
將柴雞洗凈瀝干水,切塊,用沸水焯后,將水倒掉。再將柴雞與太子參一起,放入蔥、姜、料酒,加水用旺火煮20分鐘,轉小火燉約2個小時,至熟透后加入鹽稍煮幾分鐘即可。
注意事項
綠豆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開胃健脾;黃豆補氣健脾,行氣導滯;黑豆滋陰養血,補虛黑發;紫米養心安神,健脾補血。這道粥對五臟六腑全都顧及,寒熱搭配,是一劑駐顏長壽的妙方,也是一道非常適合冬季女性美容養生的食譜。子參燉柴雞具有滋陰補虛,溫中益氣。特別適于秋冬女性進補,調養身體,益血氣,是一道不錯的冬季女性養生食譜。
本期嘉賓介紹
王鳳岐
男,中醫內科專家,主任醫師、教授,國醫泰斗秦伯未嫡傳弟子。王鳳岐先生原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衛生部中醫司教育處處長,世界針灸聯合會司庫、世界骨傷聯合會總監。
從事中醫藥事業及臨床50多年,曾負責組織全國中醫專家為國家領導人進行醫療保健,應邀在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加拿大、南美等地進行學術交流及講學,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并受聘于: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臺灣中醫師會會長顧問,香港中醫師公會顧問,南美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中智醫師聯合會總監,馬來西亞醫學保健協會副會長等職,是大陸第一個去臺灣訪問的中醫,在港臺中醫藥界享有極高的口碑。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