鰒魚:又稱石決明肉。有滋陰清熱、益精明目的作用。如《醫林纂要》說它“補心暖肝,滋陰明目”。清·王孟英亦說:“補肝腎,益精明目,愈骨蒸勞熱。”
鯉魚: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高蛋白食品,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目翳目暗或雀目夜盲,對結核病陰虛的低熱不解、潮熱、骨蒸盜汗,對癌癥患者的陰虛體質,為適宜。
梨:有生津、潤燥、清熱的作用,對肺陰虛,或熱病后陰傷者宜。《本草通玄》曾說梨“熟者滋五臟之陰”。《重慶堂隨筆》還說:“溫熱燥病,及陰虛火熾,津液燔涸者,搗汁飲之立效。”
桑椹:性寒,味甘,有滋陰補血之功,能補肝腎之陰。《本草述》認為:“烏椹益陰氣便益陰血”。《本草經疏》亦稱桑椹“為涼血補血益陰之藥”,還說“消渴由于內熱,津液不足,生津故止渴,五臟皆屬陰,益陰故利五臟。”尤其是肝腎陰虛體質之人出現消渴、目暗、耳鳴者,食之宜。
燕窩:性平,味甘,有補氣陰的功用,尤其能益肺陰,為清補佳品。凡陰虛體質,尤其是肺陰虛者,如肺結核病、支氣管擴張、肺痿、老年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等,宜食之。清代醫家張璐說它能“調補虛勞,治咳吐紅痰”。吳儀洛說:“燕窩大養肺陰,補而能清。”《本草再新》中也有“大補元氣,潤肺滋陰”的記載。
枸杞子:性平,味甘,有滋陰益壽之功,尤其是對肝腎陰虛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視物昏花、耳鳴耳聾,或是肺陰虛的結核病盜汗、虛勞咳嗽,糖尿病的陰虛消渴等,食之更佳。
銀耳:性平,味甘淡,有滋陰養胃、生津潤燥的作用。銀耳含有豐富的膠質、多種維生素和17種氨基酸、銀耳多糖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為民間常用的清補食品,尤其是對肺陰虛和胃陰虛者,為適宜。
西洋參:性涼,味甘微苦,能益氣養陰,對氣陰兩傷之人宜。《本草從新》說:“虛而有火者相宜”。《藥性考》亦云:“西洋參補陰退熱。”《增訂偽藥條辨》還說:“西洋參滋陰降火。”所以,陰虛或兼氣虛,兼肺虛,或陰虛火旺者,食之宜。陰虛之人忌吃人參,這是因為人參性溫,有助火之弊,若改用西洋參,清補氣陰,為合拍。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獺肉:俗稱水狗肉。能補虛弱,并能養陰除虛熱,故凡陰虛體質或陰虛內熱骨蒸之人,食之頗宜。《醫林纂要》中即云:“獺肉益陰。”《本草圖經》也說它“主骨蒸熱勞”。獺肝也能養陰除蒸,所以,陰虛體質者,食之亦宜。
阿膠:性平,味甘,既能補血,又能滋陰。正如《本草綱目》所言:“阿膠,大要只是補血與液。陰不足者,補之以味,阿膠之甘,以補陰血。”尤其是肺腎陰虛之人,食之尤宜。海參 屬補陰食品,有滋腎益精、養血潤燥的作用。《本草求原》中就說它“潤五臟”。《隨息居飲食譜》也認為海參“滋陰”。故凡陰虛體質者食之頗宜。
此外,陰虛體質還宜服食牡蠣肉、鮫魚、馬奶、羊奶、酸奶、蜆肉、淡菜、蛙肉、蹄筋、豆腐漿、菠菜、青菜、黃芽菜、山藥、銀耳、蘑菇、金針菇、草菇、平菇、西米、糯米、黑木耳、番茄、枸杞頭、綠豆芽、甘蔗、酸梅湯、葡萄、百合、水煮花生、橘子、柑子、橙子、草莓、柚子、無花果、香蕉、西瓜、蜂蜜、蜂王漿、芝麻、南北沙參、地黃、何首烏、白芍等食物。
總結:隨著越累越快的生活節奏,以及一系列的不良作息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的亞健康狀態開始顯現。希望大家從現在開始行到起來,為健康體格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