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我們人體中有五臟六腑,五臟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那么你們知道幾種保養五臟的方法呢?下面我們就來聽聽專家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講如何保養5臟。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是我國傳統的防病強身、扶持虛弱的自我保健方法之一。中醫認為,冬令進補可起到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F代醫學也認為,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進補還能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大限度地儲存于體內,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
一些滋補中藥材如人參、黃芪、當歸、百合、冬蟲夏草等,可激發人體內在的免疫機制,扶助正氣,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一般滋補類的藥物與肉一起熬制,效果更好。
中醫認為,中藥材多為草木金石,五畜則是血肉有情之品,能滋養人體精血,具有滋補強壯、填精益髓的功效,與各類滋補藥材一起烹飪,不僅能增強藥物的滋補作用,且能使滋補藥材的養分被人體充分吸收,從而補充人體五臟的物質虧損,增強機能,改善衰弱狀態。廣東省佛山市中醫院藥務科主任何錦均也認為,體弱的人以藥材進補,好加肉一起燉,可促進患者對滋補藥材的吸收和消化,充分發揮事半功倍的藥膳功效。
在選擇和滋補中藥一起燉的肉類時,必須根據藥的種類和食用者的體質來決定,如以平素怕冷為主要表現的陽虛體質的人,可用人參、鹿茸、黃芪等補陽氣類中藥,配合羊肉等偏熱性肉類食物;如以怕熱,特別是手腳心發熱、常感口干為主要表現的陰虛體質的人,可用麥冬、百合、沙參等補陰類中藥,配合豬肉、鴨肉等偏寒性肉類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因為肉不易消化,脾胃特別虛弱的人,進補時不宜采用藥材和肉類同燉的方法,應以藥粥的方法進補。
藥膳補湯好在上午9點至11點服用。因為此時陽氣初升,有助藥物大補元氣的藥效發揮。而且此時不飽也不餓,能使湯汁既不會因為空腹而在胃內的停留時間過短,也不會因飽餐后和胃腸道的接觸面積減少而影響吸收。
首先是調理肺色。可在早晚進行半小時左右的呼吸鍛煉,采用腹式呼吸:伸開雙臂,盡量擴張胸部,然后用腹部帶動來呼吸,能增加肺活量。還可用大拇指按揉印堂,能調理肺氣。當肺有癥狀時,按20分鐘左右,一般就可以得到緩解。還可以服用川貝蒸梨,把梨核挖掉,中間放上川貝,蒸熟后連皮吃,能清肺熱。
要想心色好,除了在飲食上少油、少鹽、少脂肪、少吃動物內臟外,每天可以按揉手掌中心的勞宮穴,或用對掌法:雙手合十,然后將手掌根部稍微打開,再慢慢合上但不要合攏,可以感受到手掌心的兩個勞宮穴在相互吸引。練習一段時間后,雙手不接觸,并將距離拉大,常練手掌心相對,能強心健體。
人們常說“肝膽相照”,所以護肝和護膽有共性,都要學會宣泄情緒,遇到委屈別憋著。按揉太沖穴(在大腳趾和二趾之間)也可以起到制怒的作用。生氣時,這個穴位會特別酸脹,經常按摩可以消除酸脹、疏泄肝氣。
對于脾胃來說,很多人都知道,多吃薏苡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能夠起到滋養的作用。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揉鼻頭,每次20分鐘左右,能改善胃脹氣等癥狀。
護腎絕招是,每天早晚各吃一個核桃,多嚼慢咽,多分泌唾液以滋養身體。此外,還可以練習腳掌心相對,通過刺激涌泉穴,達到補腎益氣的效果,30分鐘就能練得渾身發熱。
了解了如何保養五臟擁有好氣色,可以幫我們對自身健康狀況有個基本的了解,起到一定的防病作用。王鴻謨教授后指出,不忽視身體每一點微小的變化,才是真正的養生秘訣。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聲生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研究生導師。90年獲中西醫結合臨床碩士學位,然后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獲臨床醫學專業博士學位。1992~1993年北京協和醫院學習,曾赴加拿大、瑞士、德國、法國等國交流、考察。99年入選為“北京市科技新星” , 2001年入選為首屆北京市“125”人才1類人才(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