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年快到了,很多人都會在路上奔波,無論是回家還是催債,但是,今天節目中的病人是一位交警,在執勤的時候遭到了車子碾壓,腿部骨折嚴重,情況危急,到底該怎么辦,今天的節目中我們一起和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陳山林教授來看個究竟!
下面是本期節目的相關內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確定或疑似骨折,必須現場固定。骨折伴有開放傷口和出血時,應先止血、消毒和包扎傷口,接下來重要的是對不同部位的骨折進行必要的固定。恰當的固定,可以減輕斷骨對周圍組織的損傷,減輕傷者的痛苦,有利于骨折愈合,避免合并癥的發生。不同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不同,具體做法如下:
●頭頸部損傷頭部損傷,尤其是頸椎損傷,搬動時應特別小心,要保持頭頸部與軀干成直線位置。有條件好用頸托固定頭、頸部,防止骨折移位壓迫頸部脊髓,造成突然死亡或高位截癱。沒有頸托,可以兩肩作支持,在頸部兩側填塞大量棉花,將兩塊能折曲的厚紙板做夾板,按正常人的頭形彎曲成適當曲度放在兩側,頭頸背下放一硬板墊軟墊后,從軀干開始向上包扎,以固定肩胛、背及頭部。
●肩部嚴重損傷時 在腋下墊一軟墊,然后將上臂固定于胸壁,再用三角巾托住前臂。
●上臂骨折固定法 手臂屈曲,夾板放在內外側,繃帶包扎固定,然后三角巾懸吊傷肢。
●前臂骨折固定法 先將木板或厚紙板用棉花墊好,放在前臂前后側,用布帶包扎,肘關節屈曲90°,再用三角巾懸吊。
●大腿骨折固定法 將傷肢拉直,夾板放在內外側,外側夾板長度上至腋窩,下至腳跟,內側夾板較短,放至大腿根部,關節處墊好棉花,然后用繃帶或三角巾固定。如現場無夾板可用,可將傷肢與好腿并排擺正,用三角巾纏繞固定。小腿骨折固定與此類似。
●脊椎骨折固定法 脊椎骨折往往病情嚴重,嚴禁不經固定而隨意搬動。應在保持脊柱穩定的情況下,將病人輕巧平穩地移至硬板擔架上,用三角巾固定。切忌扶持傷者走動或躺在軟擔架上。
固定骨折所用的夾板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選用替代物,如書刊、紙板、木棍、樹枝等。固定夾板的繃帶可用破舊衣服、床單撕成條狀代替。
注意防范骨折合并癥。
(1)創口感染。開放性骨折易有感染,可發生化膿性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癥、破傷風、壞疽等。一旦發生感染,不僅會導致骨不連,有時會性命難保,所以,要求傷后現場能做清潔處理,不可隨便用水洗或亂敷藥粉(包括消炎粉、止血粉等),只可用干凈的紗布棉花繃帶包扎,到醫院及時作好清創術及使用抗菌素,預防和控制感染。
(2)血管損傷。鄰近骨折的大血管可被刺破或壓迫,引起肢體循環障礙,重要的動脈損傷可引起肢體壞死或缺血攣縮,嚴重者可危及生命,如肱骨髁上骨折可損傷肱動脈、股骨下端骨折及脛骨上端骨折可損傷胭動脈、鎖骨骨折可損傷鎖骨下動脈,重要的靜脈損傷也可造成嚴重的后果。動脈傷的表現:傷口搏動性出血,或局部有搏動性血腫迅速擴大,并有明顯的腫痛,肢體遠側血管摸不到搏動或很微弱,溫度低,顏色蒼白。對可疑動脈損傷要加壓包扎、迅速轉運到醫院,及時探查處理。
(3)神經損傷。對骨折傷員,都應檢查患肢的運動和感知覺,判斷有無神經損傷。如上臂肱骨干骨折,可有橈神經損傷;肱骨內髁或內上髁骨折,可合并尺神經損傷;橈骨下端骨折可傷及正中神經;腓骨頸骨折可傷及腓總神經等。
(4)缺血性攣縮。肢體由于嚴重缺血,造成肌肉壞死或攣縮,因神經缺血和瘢痕壓迫,常有神經部分癱瘓,使肢體嚴重殘廢。這種情況多發生在上肢肱骨髁上骨折、尺橈骨骨折等。造成肌肉缺血的原因,有的因為小夾板或石膏過緊,影響靜脈回流和動脈血供;有的因為動脈受壓、血管破裂、血栓形成和血管痙攣引起。缺血攣縮的早期表現:橈動脈搏動變弱或消失,手指和腕呈屈曲,不能自動伸指和伸腕,被動活動也受到限制并引起疼痛,手和前臂麻木,發冷或脹痛,如不即時處理,肌肉即漸壞死,形成瘢痕攣縮。
要預防攣縮主要是小夾板或石膏固定不可過緊,發現固定遠端血運障礙(蒼白、發冷、疼痛、搏動消失),應立即松解,否則后果嚴重。
(5)內臟損傷。如骨盆骨折,碎骨可刺破膀胱、尿道和直腸;肋骨骨折可刺破胸膜和肺引起血氣胸;顱骨骨折常合并顱腦損傷、顱內出血等。對內臟損傷,要優先緊急處理,待傷員全身情況允許時及早處理骨折。
(6)脂肪栓塞。少見,一般認為骨折和手法復位后骨髓腔內脂肪進入破裂的血管內,引起肺或腦血管脂肪栓塞。對脂肪栓塞尚無特效療法,應注意預防,急救時要妥善固定骨折,復位時手法要輕柔,包扎壓力避免過大。
本期嘉賓介紹:
陳山林,男,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手外科9病區主任,科副主任。1993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同年分配入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工作至今。2003年,于北京大學醫學部取得碩士學位。2000年,赴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學習腕關節鏡技術;2003年,赴英國學習微型外固定架技術;2005~2006年,由衛生部和教育部公派赴日本新瀉大學綜合病院學習,進行周圍神經領域的研究。
1995年,“十指離斷再植”手術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9年,北京市衛生系統先進個人;2000年,“腹部兩層皮下組織瓣在手部晚期復雜損傷中的應用”獲第三屆全國骨科中青年醫師學術會議論文一等獎;2001年,全國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2003年,“微型外固定系統治療手部骨折”第一屆全國骨科學術論壇論文三等獎等。參與編寫(譯)專業書籍8部,主譯2部,發表論文25篇。